当前位置:

为少年儿童构筑防溺水安全线

编辑:戴鹏 2019-06-18 09:29:09
微浏阳
—分享—
 
  沈峰
 
  在浙江省绍兴市,溺水已经成为青少年和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达到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三分之二以上。近日,绍兴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华民为学生们上“防溺水第一课”,阐述什么情况下不能游泳、下水游泳应该注意什么以及面临溺水时如何自救、互救等。(6月11日《绍兴日报》)
 
  溺水事件有许多相似之处:家长上班无暇照顾孩子;一些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到陌生水域游泳,结果导致悲剧发生。也有案例是青少年结伴去游泳,看到小伙伴溺水后,急于救人,结果导致多人溺水身亡。从地点上来看,溺水事故多数发生在农村河流、水库及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
 
  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现实情况是,中小学生一旦遇到溺水等险情,对如何自救或营救他人,往往不知所措,折射出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短板”。
 
  教育部近年来多次下发通知,要求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群体年龄特点,以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通过各种载体广泛宣传预防溺水安全常识和自救方式,提高学生的避险防灾、自救自护和科学救援的能力。同样,世界卫生组织在提出避免溺亡的应对措施中的一条就是,教会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
 
  当然,目前的条件让孩子们都学会游泳和自救并不现实。但可以做到的是及时做好预防管理、安全教育、联防联控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确保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比如在联防联控落实中,要注意排查安全隐患。溺水事件往往集中发生在一些危险水域,不少水坑、水塘、水沟、水库、河道甚至出现连年多人溺水的情况,对这样的区域,不仅要加强警示,还要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的巡视。
 
  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抑或是社会相关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少年儿童设置安全屏障,避免在校学生溺水悲剧再度上演,才是呵护生命最有效的办法。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