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68岁垃圾分拣员从零学起,半年练成垃圾分类“快手”

编辑:戴鹏 2019-06-17 10:41:19
微浏阳
—分享—

伍三保(图左)每天和同事一起对居民分类不彻底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记者张迪
 
  走到小区垃圾分类处,从写着“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内拎出一个塑料袋,然后从随身的工具包里掏出一双手套、一双筷子,伍三保开始麻利地将烟头、卫生纸等垃圾挑拣出来重新分类,不到五分钟,塑料袋内的垃圾就已经重新分拣完毕。
 
  伍三保是教师新村小区的垃圾分拣员,她和同事徐桂兰每天的工作都是和垃圾打交道。“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已经半年了,居民们开始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负责对大家分类还不太到位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
 
  伍三保一边说,一边迅速地找出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熟练的动作让人根本看不出她从事垃圾分拣工作才半年时间。“半年前得知小区要实施垃圾分类时,我觉得太难太复杂了,但是认真学习宣传资料后,发现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件习惯成自然的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鹏
 
  68岁保洁员从零开始学垃圾分类
 
  伍三保今年68岁,在教师新村小区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前,负责整个小区的卫生工作,57岁的徐桂兰则是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后,加入小区卫生工作队伍的。
 
  “最开始说要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别说居民了,连我俩都不知道该怎么分。”伍三保说,自己以前很少接触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得知小区要进行垃圾分类时有些犯嘀咕:“这不是给我们增加工作量吗?”
 
  虽然有畏难心理,但工作还得继续,伍三保拿到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后就开始自学,每天翻来覆去背相关的知识。“本来也有些不懂的地方,但是小区经常召开全体业主会议,叫上小区卫生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起学,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问。”学着学着,伍三保发现垃圾分类工作比她预想中的要简单,“因为学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每天都要处理小区的垃圾,相当于是练手,养成了习惯之后我觉得垃圾分类挺容易的。”
 
  半年下来,伍三保和徐桂兰已经成了垃圾分类“快手”,打开垃圾袋一看,两个人就能迅速从中挑出居民分类不到位的垃圾。而更让伍三保开心的是,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后,她的工作量不仅没增加,反而比以前轻松了不少。“一是多了个同事帮我,二是垃圾分类后居民养成了垃圾入桶的习惯,小区日常的卫生工作压力减轻了很多。”
 
  “现在,小区的大部分居民都能够做到对垃圾进行分类,只是偶尔有居民会有些分不清,我们就帮着处理一下。”在伍三保看来,只要居民能够认真践行垃圾分类,那小区的卫生环境会越来越好。
 
  尝试餐厨垃圾“桶对桶”无缝衔接
 
  餐厨垃圾的处理一直是垃圾分类中的难题。“因为餐厨垃圾一般都有油水,居民会用塑料袋装着再扔到餐厨垃圾桶中,但是塑料袋不属于餐厨垃圾,所以得靠垃圾分拣员把塑料袋清理出来。”伍三保说,这无疑是个脏活累活。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新村小区业委会挨家挨户上门为住户发放了分类垃圾桶。“现在,我家的餐厨垃圾都统一丢到自家的分类垃圾桶里面,不再格外用塑料袋装。”小区居民李先生说,清理餐厨垃圾时,就直接拎着垃圾桶下楼,将桶内的餐厨垃圾倒进小区的垃圾桶里。“倒完之后,小区里有公共水龙头可以清洗垃圾桶。”
 
  而为了保障公共区域的卫生,伍三保和徐桂兰会经常冲洗小区的垃圾桶和公共水龙头区域。“在我们小区,分类垃圾桶存放点共有7处,每处有4个垃圾桶,我们日常的工作除了保障小区的整洁外,就是确保这28个垃圾桶可正常使用,同时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伍三保说,“现在很多居民都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遇到有些垃圾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时,还会主动问我们。”
 
  “我们在小区里张贴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并且经常组织业主开会学习、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通过各种方法,让居民了解、践行垃圾分类。”教师新村小区业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垃圾分类后,每个月小区产生的可回收垃圾能卖100元左右,“这些钱都纳入到了物业费用当中。”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