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炮老板回乡办起服装加工“扶贫工厂”

编辑:戴鹏 2019-05-23 10:08:06
微浏阳
—分享—
 
  “这里不仅有熟练的服装工人,还能帮村上解决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一举多得。”5月21日上午,社港镇浏北村,谈起回村办厂的初衷,浏阳市帅美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如此说道。
 
  2016年12月,在平江从事了11年花炮生产销售的王平回到家乡社港镇浏北村,建起了服装来料加工工厂。如今,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全面投产,36名工人里面,有12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工厂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扶贫工厂”。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方平
 
  花炮老板成功转型
 
  5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帅美制衣公司生产车间。在车间里,缝制、熨烫、质检……30多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目前,第一条生产线运行稳定。”仔细检查着西裤加工质量,51岁的王平露出满意的笑容。
 
  转行服装来料加工之前,王平有着一份丰富的创业履历:他开过小型客车,也干过个体户;2005年,他在岳阳市平江县建起了花炮厂,从事花炮生产和销售。2016年花炮厂产值超过千万元。
 
  就在花炮厂发展顺风顺水时,2016年12月,岳阳全面启动烟花爆竹企业退出工作,王平的花炮厂在退出之列。为了实现转型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他决定转行服装来料加工。
 
  “我们村就有很多熟练的服装工人,也有贫困户需要帮扶。”一番思索后,王平决心将服装厂建在家乡社港镇浏北村。在镇上、村上的帮助下,去年12月,王平在村上租下闲置厂房,并对其进行改造,全面启动了服装厂建设。
 
  主动吸纳贫困户就业
 
  服装厂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招工也在同步进行。为了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平主动上门走访,并尽可能为贫困户提供合适的岗位。58岁的村民陈曙光熟悉机械,王平就邀请他担任服装厂的机械维修员。今年2月3日,30多位村民与服装厂签订就业合同,其中12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
 
  为了让大家熟练掌握服装来料加工的各个环节,2月18日,王平将30多个签约的村民送往宁波带薪培训,学习相关技术。3月5日,设备安装调试全部到位,服装厂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前期大家的熟练度不高,为了保证大家的效益,我们前两个月的工资制度实行的是保底工资+岗位津贴。”王平说,工厂从第三个月开始才实行计件工资,工人多劳多得。
 
  “1800元保底工资,400元岗位津贴,前两个月每月2200元,之后能拿到3000元/月。”3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寻兆平从事中段质检工作。2013年,他因一次意外损伤了腰椎,造成二级伤残,至今还需撑着双拐行走。加入王平的工厂后,他又重新有了收入。“只要能有一些收入,我就很满足。”
 
  “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缝线,检查裤袋位置等,劳动强度不大。”寻兆平告诉记者,他妻子也与公司签了合同,等小儿子断奶后就来上班。“她会上机操作,收入会比我更高,届时我们夫妻俩平均每月能拿到6000多元。”寻兆平说。
 
  “3个月后,我准备上第二条生产线,届时还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王平介绍,工厂也将继续加大招工力度。“希望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我联系,工厂将尽可能提供合适的岗位。”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