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写字来我研墨,你看书来我端茶”
5月18日,达浒镇书香村。村民卓甫才召集家人开了个小小的家庭会议,商量庆祝父母今年下半年双双年满“百周岁”之事。卓甫才的父亲卓汉初和母亲张菊华同是1919年出生,自1939年两人组建家庭以来一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八十载。
两位老人经历过近代中国的烽火连天,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两人坚守着心中小小的幸福不变,百年同心,执手同行,迎来这晚年岁月静好。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从来不吵架,偶尔会说上两句“土味情话”
5月的天空变化无常,时而细雨纷纷,时而拨云见日。卓家的院落,绿意更新,繁花生长。清风带着花香从院落吹进书房,一早,卓汉初老人就已经坐在窗口看书了。
这是老人晚年的日常,从60岁开始,他就静心于看书、写诗、练书法。老人在读书方面涉猎颇广,书桌上摆放有各种书籍如《咬文嚼字》《幼学琼林》《孙子兵法》《白丁诗存》等,还有几本厚厚的《辞源》。他虽然已有百岁高龄,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案头有一本小札,上面是他的随笔和记录。老人写得一手精致而漂亮的小楷,家中墙壁上张贴有许多他写的诗词对联。
张菊华老人就陪在他身边看书,有时说说话,有时并不做声。早两年她腿脚方便时,最常做的就是“你写字来我研墨,你看书来我端茶”。八十载的相濡以沫,相互陪伴,就算什么也不说,一个眼神,也知道对方的心意。
“父母以前经常一起散步,去亲戚家也是成双结对。”卓甫才是两老的儿子,对于两老这80年的风雨兼程,他只说了一句总结,那就是“他们从来不吵架”。
儿媳孔菊秋则笑着说,父亲虽然不善于表达,但偶尔也会说上那么一两句“土味情话”,比如前阵子在饭桌上,他就突然对妻子说:“你要多吃点肉,这些年你恰哒累(辛苦了)。”
一生勤劳质朴,为子女树立榜样
两位老人以前的日子过得很艰辛。卓汉初的老家原是在高坪,1964年举家搬到了达浒,一家人从此就在书香村安居下来。在子女们的记忆里,两老从来都是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对子女的教育更是耳提面命,交待为人处世要厚道。
快中午时分,卓甫才的孙女抱着自己才半岁大的孩子去书房找两老出来吃饭。卓汉初、张菊华育有两女一子,子女们再开枝散叶,如今算起来已经是五代同堂,这个孩子排行论辈是他们的玄孙。
百年岁月,耕读传家。要说两老最自豪的事,他们笑称是子女们不要他们操心。卓家大厅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张奖状和一幅幅荣誉,证明着卓汉初、张菊华两老的所言。2010年,卓家被当地政府评为“和谐家庭”;2016年,卓甫才夫妻又被当地评为“敬老之星”;2019年,他们又被评为“达浒镇敬老爱亲‘达’人”,戴着大红花,在台上接过镇政府送上的荣誉牌匾。
“向爷爷奶奶学习,他们是我最敬重的人。”卓达仁作为孙辈代表,说爷爷奶奶的为人之道在一代代传承。卓汉初的一幅墨宝还被后辈们列为家训,上面40个大字写着“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贪闲逸闲人等于废人,吃苦是良图用苦力做苦事费苦心苦境终成乐境”。
“两老不止为自家做出了榜样,也为当地做出了表率。”达浒镇老科协、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周建良说,张菊华勤俭持家,严教子孙,是典型的农家母亲;卓汉初上过私塾,非常有才华,当地的红白喜事都会喊他帮忙,“他们夫妻一辈子让人敬重,也为子女树立了榜样。”
特写
长寿重在知足常乐
茶余饭后,云淡风轻。张菊华坐着轮椅被家人推着去院落散步,卓汉初拄着拐杖跟在一旁,有时他会和妻子说几句话,有时会停下来逗逗身旁的小玄孙。百年时光,美在此刻。
“父母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这就是我们家最大的福气了。”卓甫才感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有两个大宝贝,这是一家人的财富。今年两老双双满百岁,一家人商量的结果是,不求多热闹,只求老人名下后辈们都能回家来,一起照个“全家福”。
回头细看两老,虽然走过百年,被岁月染白了一头青丝,但他们脸上却丰润光滑,笑起来更是和蔼可亲。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们思维敏捷,和他们聊起天来,也没有太大的障碍。
“两人都是一百岁,更是少见哩!”邻居们也纷纷赞道。
伴随他们一辈子走过来的健康和长寿秘诀到底是什么?达浒镇老年保健协会也曾经咨询老人这个问题。有趣的是,卓汉初还特别将自己的养生心得写了下来。他说自己曾经学过中医,所以他和妻子在日常生活中会持之以恒加以锻炼,比如早上起来会深呼吸,吸新吐浊,天天如此。另外他们即便老了,也会从事轻微劳作,如今他会料理自己的日常,洗澡换衣不用子女操心。妻子腿脚不好,主要是前两年摔了一跤,这才需要子女照顾。
“长寿最重要的是淡泊人生,知足常乐。”卓汉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他自己是这样做的,也对子女们这样要求。如今他书房的对联“饱食安眠消岁月,深居高卧养精神”就是他的状态。老人笑着说,走过了那么多时代,如今这个时代才是最好的!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