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学树(中)夫妇的影响下,子女都学有所成。图为李学树夫妇和长子李尤专合影。记者李小雷
书香传家,四代同堂都是读书人
昨日上午,浏阳下起了大雨,在达浒镇书香村的一处静谧小院里,93岁的李学树正在客厅里读报,而他91岁的老伴周康湍则在书房里认真地练习着书法。在5月15日召开的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上,李学树家庭榜上有名。“献身乡村教育事业35年,将为国教子作为终身追求,先后培养5名博士和14名硕士”的颁奖词,概括了李学树家庭书香传家的历程。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书香传家
砸锅卖铁供上学,四代同堂都是读书人
虽已年过九旬,但李学树夫妇依旧腰板硬朗,思维清晰,每天保持着读书练字的习惯。
记者昨日上午来到李学树家时,白发苍苍的周康湍正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练习着书法,李学树和69岁长子李尤专则坐在一旁看报讨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看书读报练习书法,就是我们晚年最大的爱好。”李学树说,他和老伴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不留遗憾的是,在他们老两口的影响下,子女个个热爱学习,并终有所成。
“父母和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不用担心学习费用,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上学。”作为长子的李尤专,对父母的教育理念体会最深,在那段最困难的年代,他高中肄业的10余年里,从没有放弃过自学,最终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那时候,别人看到我们家兄弟姊妹众多,家庭负担大,有人特意介绍我去学习木匠、泥工,都遭到了我父母的拒绝。”李尤专记忆最深的是,在他们求学过程中,因为交不起学费和餐费面临停学、停餐时,父亲毅然卖掉了家中那条大黄狗,换取了费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李尤专等五兄妹参加了高考,成绩放榜后,四人考取了本科,一人考取了中专。其中,李尤专还以浏阳县理科第一名成绩考上当时的中南工大,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以李尤专为榜样,其余弟弟妹妹在之后的几年里,也纷纷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李学树的七个子女中有两个博士、一个硕士研究生和四个本科生,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
说起子女们,李学树满足中透着点得意,而实际上为了供七个孩子读书,老俩口着实是勒紧了裤腰带,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全部都用在了孩子读书上。
传承父母的重教理念,这个四世同堂、60多口人的大家庭,如今已培养了24名大学本科生、14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
诲人不倦
捐资助学乐不疲,力保的村小已培育数千人
除了重视自己儿女的教育,在乡村学校从教30多年的李学树夫妇,也十分关心村里其他孩子的读书问题,哪里有学生不愿或不能读书,哪里就有他们夫妇的身影。
已在电力系统任职的汤光华,就对李学树夫妇充满感激。“我家里经济条件差,父母认为读书也没什么用,就要我辍学找工作。”如果不是李学树强行将汤光华从田里拉回到学校,汤光华的命运将与其父辈一样,一辈子务农。
当时正值考试之际,李学树还自掏腰包给汤光华买来文具,鼓励其去考试,最终圆了汤光华的求学之梦。
李学树夫妻不仅劝学,还尽自己所能助学。“老人捐助的对象很多,没有具体统计,但凡谁家在读书方面有困难,他们总会慷慨解囊。”书香村党支部书记卢俊红介绍说,早十年前,村里的书江小学因为办学条件差,面临撤并,李学树得知后,多次跑到镇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求保留学校。最终,学校被成功保留了下来。
“村上没有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怎么办,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求学。”谈及此事,李学树说,事实证明他当年的坚持是正确的,“这所村小目前在校师生有近千人,累计培育学生数千名。”
如今,书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读书尚学成为新风尚。近些年来,村里已出了400余名大学生,因李学树的建议而得名的“书香村”也变得名副其实起来。
新闻延伸
全市各级妇联评选表彰“最美家庭”8467户
5月15日,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在北京揭晓,999户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长沙6户家庭名列其中,其中有2户浏阳家庭,分别是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李学树家庭、浏阳凤凰岛老年公寓王敏家庭。
李学树家庭是个四代同堂的“书香之家”,王敏家庭是移风易俗“最美家庭”的典范——王敏写下遗书,告诫子女,夫妇俩去世后,除报告单位外,不开追悼会,不放鞭炮。
近年来,浏阳市各级妇联依托全市322个妇女儿童之家,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最美女性”系列主题寻找活动。通过深入挖掘、选树和推荐,让“最美家庭”真正成为文明家庭的蓄水池。
据统计,全市各级妇联评选表彰“最美家庭”8467户,其中246户获评浏阳市“最美家庭”,23户获评省、长沙市“最美家庭”;评选表彰“最美女性”“最美基层巾帼之星”“巾帼创业带头人”“三八红旗手”1056人,其中140人获浏阳市荣誉,11人获全国、省、长沙市相关荣誉。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