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疆辟土“架”高楼,北盛钢管出租人的创业经

编辑:戴鹏 2019-02-26 11:21:29
微浏阳
—分享—
 
  浏商名片:黎谟友,64岁,北盛镇乌龙村人建筑器材租赁商会副会长。
 
  浏阳是全国唯一的“建筑物资租赁之乡”。短短10多年间,在浏阳北盛及其周边乡镇,有1.5万人走南闯北,用一根根钢管,“搭建”起一个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年收益达10亿元的大产业。
 
  北盛人的建筑器材租赁行业也大致遵循了“老乡带老乡”的扩张路径,吸引了北盛乃至永安、沙市等周边乡镇同乡、亲友的加入。在全国建筑器材租赁行业,“浏阳脚手架”逐渐站稳脚跟。
 
  建筑工地上,随处可见绿纱包裹下的脚手架,看似不起眼,却是高楼拔起的脉络。一根根钢管垒起,见证着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崛起,也撬动着一座浏阳小镇在建筑物租赁行业的腾飞。
 
  北盛镇是全国唯一的“建筑物资租赁之乡”。从2003年发现市场“蓝海”,到成立商会、抱团发展,16年筚路蓝缕,如今,北盛建筑器材租赁商会总投资超过50亿元,年收产益达10亿元。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黎谟友见证并亲身经历着北盛钢管租赁行业从兴起到受挫,再到“翻盘”的历程。如今,他对这一行业的前景也有了新的认识。
 
  浏阳日报记者周婷
 
  中年转行,发现市场“蓝海”
 
  他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3年,时年48岁的北盛人黎谟友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在这一年发生巨大逆转。彼时,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高楼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城市快速扩张。
 
  一天,黎谟友收拾了行囊,准备搭火车南下广东做生意。出发前,却被长沙的朋友叫住,朋友神秘地告诉黎谟友:“生意哪都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看看这些高楼大厦,有没有什么想法?”在朋友的点拨下,黎谟友意识到,地产业将进入黄金期,与之配套的建筑钢管租赁却没有跟上。
 
  “脚手架是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黎谟友说,当时,建筑市场上大部分脚手架仍是以竹制为主,而相比竹制脚手架,钢制脚手架具有可循环利用、安全系数高的特点,“肯定是今后市场的发展方向。”黎谟友说,他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当时长沙只有一家钢管手脚架租赁公司。
 
  虽知市场前景广阔,但自己作为门外汉,于不惑之年突然转行,黎谟友心底也有些发怵。直到在朋友的搭线下,看到了当时的建筑钢管租赁合同,他才彻底放下心来,“如何交易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跟家里搞酒席租碗筷的模式差不多,模式并不复杂。”
 
  同年年底,黎谟友与3位合伙人在现在的浏阳经开区成立了钢管租赁服务部。那时,大批企业落户园区,厂房的修建都离不开脚手架,也催生了源源不断的商机。服务部的第一笔生意,是一个建筑施工方多方打听后主动找上门的,他们不仅爽快地付了租金,还愿意付每吨钢管600元的押金。拿着收到的款项,黎谟友毫不犹豫地购置更多钢管。
 
  随后,政策也为其发展助了一把力。当时,全国多地住建部门发布通知,使用竹木或钢竹(钢木)混用搭设脚手架等简易提升设备的,必须在2004年前自行拆除,北盛镇的钢管租赁事业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主要都是建筑公司找上门来要租,基本上各个租赁公司的钢管都不存在积压。”黎谟友说,64岁的他如今已退居幕后,事业交由子女去打理,但回忆起当时的创业经历,他依旧十分兴奋。规模最大时,他在云南、海南、江西、湖南建立了五个租赁服务部,如今则将主要的业务都放在了云南。
 
  成立商会
 
  他为后来者“搭台”
 
  钢管租赁行业刚兴起时,利润高达30%-40%,这为这个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同乡之间“亲带亲、邻带邻、友带友”的“帮传带”下,北盛乃至永安、沙市等周边乡镇有经商头脑的农民纷纷开始洗脚上岸,不断复制着黎谟友等人的成功。“蛋糕”越做越大,在全国的建筑物资租赁行业,北盛钢管、浏阳脚手架的名气逐渐走红。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黎谟友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后,毫不吝啬于分享自己的创业经,成为了不少乡邻致富的引路人。市场调研、场地选择、钢管批发、技术指导……大大小小的事务,他都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租赁服务部或企业就有8家。
 
  “那时候只要有时间,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团体。”黎谟友说,有时哪家用于租赁的东西不够,还会相互调配,互帮互助。“传统佳节,我们还会聚在一起,一搞就是几桌。”黎谟友回忆,为此他们还专门购买了餐桌、餐具,方便聚餐。
 
  2009年,北盛建筑器材租赁商会成立,更是带来了建筑器材租赁行业在浏阳的新一轮发展。目前,由北盛人发起的建筑器材租赁公司已有600多家,解决就业15000余人。“当初会员单位最大户投资规模不超过1000万元,最小户投资不过几万元;现在约10%的会员单位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另有约30%的会员单位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商会会长黎西林介绍,目前,商会经营范围已扩大到全国21个省份、200多个县市,总投资超过50亿元,年收益达10亿元。
 
  “这些年,北盛人在外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让很多城市都刻上了‘浏阳北盛’的痕迹。”黎谟友说,现在,这些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的人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召唤,不少人选择回乡发展。虽然已经不在一线掌舵,但作为北盛建筑器材租赁商会副会长,他依旧关心着行业的发展动态,“我们正在规划在北盛建立钢管租赁物流基地,为家乡的发展创造税收,进一步拉动就业。”
 
  特写
 
  针对市场新趋势
 
  他将目标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
 
  “钢管价格就跟股市一样,总是有起伏。”黎谟友说,而这也意味着风险。2014年开始,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钢材市场回落,行业遭遇市场寒流。
 
  “那个时候,钢管已经卖到了废铁的价格。”黎谟友回忆,2008年钢管价格最高时卖到了6000元/吨,废铁也卖到了3200元/吨,但到了2015年,钢管一吨只要2000多元。
 
  钢材降价,意味着原来高价位买回来的固定资产贬值,租金下降,回款差,资金链周转困难。黎谟友判断,行业进入了阵痛期和洗牌期,果断“刹车”,不再接小订单,只接业务稳定、回款良好的大企业订单。与此同时,由于资金链问题,北盛有10%左右的钢管租赁行业从业者主动或被迫退出行业,行业里也一时传出“衰败论”。
 
  但黎谟友、黎西林信念却十分坚定,并一直鼓励年轻人,“我们相信这样的钢管价格是不寻常的,而且绝不会是常态,随着市场发展,只要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机遇。”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钢管价格开始迅速回升,价格不仅比市场最疲软时翻番,甚至高出了历史最高值。
 
  谈及今天的发展,黎谟友认为,尽管着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及与之配套的能源市场方面需求依旧旺盛,钢管租赁行业依然存在着发展空间。“如铁路、高速等基建投资发力,对钢管需求增加。未来,延长产业链、开拓中西部地区、向铁路等热门需求领域扩张等将会是建筑器材租赁行业发展的趋势。”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