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网5月10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崔磊)蓝清波,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虽然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当相机镜头对着蓝清波老人时,老人腰板挺得更直了,面带微笑望着镜头,很正式的样子,甚至会忽略你的对话。
现在的蓝清波老人很少出门,每日跟老伴在家读报、看书,参考消息是他的最爱,分门别类的报纸、杂志放满了客厅。他左手腕上,带着一只已经有些年头的手表,看手表已是他的习惯,虽然要使用放大镜看。
有人介绍说他是最后一位爆庄(以前的花炮作坊就叫爆庄)中人,见证了浏阳花炮几十年的发展。谈论起过往的编爆(鞭炮以前叫编爆,因为是用手工编织出来。采访对象注释),蓝清波老人滔滔不绝,记忆清晰。
1930年,因贫寒进编爆庄当学徒
澄潭江镇地处湘赣边界,上了年岁的人都叫澄潭江为神龙岗,小街东西走向两头低中间高,中间高岗上有座龙王庙,故叫神龙岗。数百年来就有做编爆的传统产业,许多家庭就以做编爆为生,大户人家就开编爆庄,收购各家各户的编爆。运往外地销售,也有代人收购的。
蓝清波于1918年生在这个小镇的金盆岭。不到半岁,蓝清波的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逝世,留下其兄弟和母亲三人生活在一个十多口的大家庭中,在蓝清波不到7岁时,大家庭不堪重负,分家各起炉灶,从此,蓝清波的母亲带着他和兄弟三人相依为命,沉重的家庭胆子落在了三人身上。
1930年,12岁的蓝清波念了四年小学后辍学,经人介绍到醴陵白兔潭恒记编爆庄当学徒。据蓝清波回忆,恒记庄是“培德厚”的分支,当时,“培德厚”是家颇有名望的家族商号,发源于浏阳,在香港、武汉、上栗、慈化等地都有分庄,最初的总部设在长沙坡子街,后来移往香港。
虽然在此之前,蓝清波已学过栽引、扯筒子、钻编爆饼子,但这时才算是蓝清波正式进入编爆庄的开始。
1941年,在浏阳当了商号总管事
那个年代,战争不断,经济萧条,加上爆庄内的家族矛盾,致使蓝清波所在编爆庄难以为继而倒闭。1933年年初,蓝清波回到了家乡浏阳,迫于生计,蓝清波只得去附近编爆庄打零工度日。
当时的澄潭江依山傍水,渌江上游南川河绕镇西去,镇下街口河岸边古樟连片,遮天蔽日,河中柴坝很多,高水位便于通航。当年的编爆和其他土特产就是乌篷船运往外地,蓝清波的儿子蓝云山说:“我小时候亲眼看见乌篷船泊在下街口河边。至今沿街还有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的小地名,可以想象当年航运的繁荣。”
1941年蓝清波在澄潭江的“鸿钧”商号打工。“鸿钧”生意做得大,当时少老板在外读书,由其母亲羊氏(望城靖港人)当家。因双方都沾亲带故,羊氏很信任蓝清波,让蓝清波担任商号的总管事,收编爆、做布生意、卖纸张、买硝等所有生意往来都由蓝清波做主。
蓝清波的勤劳、忠诚与精明,让羊氏母子赞赏不已,蓝清波也因此与少老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友情一直延续到至今。
1958年,从编爆转至供销社工作
1945年,蓝清波受“鸿钧”委托,和另外几人组建“元昌祥”编爆庄,地址在淮川城西门街上。可经营不到一年,因亏本散伙。当时小小的浏阳城里到处都是编爆庄,主要集中在沿河一带,有大吉祥、公和庆、沈福和、永庆祥、天华等编爆庄。每到编爆收购的旺季,浏阳城里外地客商人来人往。
不久后,蓝清波又代表“鸿钧”与他人组建“协丰”编爆庄,庄就设在原址上。“协丰”在长沙、武汉、上海、津市设有分庄。当时每箱编爆收购价约10元/10万响,每年收购编爆得花1万多块光洋。蓝清波作为“鸿钧”股东代表到浏阳“协丰”编爆庄当店员,由于蓝清波的诚实勤劳有见识,被老板派往长沙、武汉、上海等地打理编爆生意,后略有积蓄时,也参了少许股份到“协丰”当中。
到1953年,协丰内有职员做走私生意被查处,负连带责任,“协丰”被罚5000元。1954年,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协丰退出编爆流通领域,转向实业。一直到1958年参加供销社工作,蓝清波就再也没有从事编爆方面的工作了。
■对话
“在恒记是很美好的时光”
时间一晃就是80多年,回忆起当初学习编爆的情景,蓝清波依然历历在目。如今年过九旬,那么,在蓝清波心里,从1933年开始,那时的编爆庄是一个什么情况?他又从事过哪些职业?听听蓝清波是怎么回忆的。
记者:能介绍下您到醴陵恒记编爆庄后的情况吗?
蓝清波:恒记编爆庄的总管事是我的同年爷(与蓝清波的祖父同年同月生),待我很好。刚到那就给我置办了衣服鞋袜等,费用由编爆庄开支。新进爆庄除听命打杂、端茶送水外,还规定每日练毛笔字,每年还发点零用钱,这段日子是很美好的时光。
恒记当时生意做得很旺很大,店员伙食、烟、酒都是免费。恒记编爆庄主要是收购编爆,每日的收购量100箱至200箱,品种是顿编(每挂72个,每箱144000响,约10至12块光洋)、八扣(一封800个,每封20挂,每挂40个,每箱16万响,价格14至16块光洋)、七扣(一封700个,每封20挂,每挂35个,每箱14万响,价格12至14块光洋)。
有二三个师傅专管收购编爆,收购依质论价,头牌打响率96%以上,二牌打响率90%以上,打响率90%以下为三牌。收购后,还得在庄里上炕,再装箱。当时,恒记就有两个大炕,专门用来焙干收来的编爆。大炕比一个人还高,内置火炉,炕由青砖砌成,上置一块大铁块,铁块钻有一个个小孔,铁板上又放一块大木板,收来的编爆就放在木板上,上面再盖上大木板。
焙编爆由专人负责,每天早上生好煤火,在焙干过程中,得随时察看情况,保证不出安全事故。之后,便将焙干的编爆放进特制的木箱内。货一般经渌江运到醴陵,从醴陵老火车站起运,直接运到广州,又由广州走水路到香港。
记者:当时您代表“鸿钧”跟人合资组建爆庄,经营情况如何呢?
蓝清波:“协丰”总庄在浏阳,由分庄下单,总庄将所收编爆装船从浏阳河至湘江,然后依然走水路运至各地分庄。遇紧急情况,也采用电话联系,浏阳电业局当时设在南市街,也还方便。
货款回笼大多经过湖南长沙的银行汇款,长沙的银行在浏阳没有分行。而当时“协丰”长沙分庄就设在金钱街,就在湘江码头附近。为了多赚钱,当年编爆销往上海之后,有时就用所得货款在当地买回棉纱,运回长沙、浏阳销售。
当时棉纱买主在庄上付款之后,只需凭货单到码头取货,生意做得很火红。与此同时,看到上海硫磺需求量大,“协丰”还在长沙买了硫磺,运到上海去销,也很赚钱。记者:除了经营爆庄,还做过什么呢?
蓝清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投军到国民革命军四十六军新编19师,参加了著名的淞沪抗战。之后,转战九江、湖北黄梅等地。四年后,部队经平江长寿时,因得知祖母患病,便赶紧请假回家,从此离开了部队。
另外,1958在供销社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从事照相的工作,直到退休。(蓝云山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