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现有15000余件(套)馆藏藏品,其中2104件系社会捐赠
丰富的馆藏、再现浏阳旧时繁华景象的展馆……自去年6月开馆以来,市博物馆为市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与历史对话的契机和场所,参观人数高达30.57万人次。
一件文物背后,是一段历史;一次捐赠的过程,则是一种情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位于浏阳市道吾山西路的市博物馆自去年6月25日开馆后,迅速成为浏阳市民了解家乡文化、外地游客了解浏阳历史的重要窗口。目前,市博物馆的馆藏藏品多达15000余件(套),据初步统计,这些馆藏藏品中有2104件(套)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所捐赠。
昨日,在2022年浏阳市博物馆文物捐赠仪式上,汤裕福等七位热心市民共捐赠藏品349件(套)。捐赠仪式上,捐赠者代表交流了所捐赠藏品背后的故事,市博物馆负责人为捐赠者颁发证书,并介绍了浏阳市近年的捐赠情况。湖南省著名文物专家李智勇等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浏阳作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极其灿烂。文物是历史的最好佐证,浏阳市民如此热心将自己珍藏的藏品捐献给博物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举动,更是一种大爱。”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现场
七位藏友共向博物馆捐赠349件(套)品
“革命烈士证书汤世积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一九八四年三月一日。湘烈字第29888号,姓名汤世积,性别男,出生时间一九O八年,籍贯湖南省浏阳县达浒乡金坑村欧家,参加革命时间一九三O年,入党(团),牺牲时间地点原因一九三四年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在长征途中作战牺牲……”
“汤世积同志英勇捐躯纪念光荣烈士浏阳七区金坑乡全体人民赠。”
丰富的馆藏、再现浏阳旧时繁华景象的展馆……自去年6月开馆以来,市博物馆为市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与历史对话的契机和场所,参观人数高达30.57万人次。
一件为纸质证书,红色的边框,略微褪色的纸,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印章。一件为木制牌匾,红底黑字配以五角星及浑厚强劲的毛笔字,油漆略微剥落……但凡提起湘江战役这段历史,便不得不谈及这个浏阳人的名字——易荡平(原名汤世积),这两件文物的珍贵也不言而喻。
“这两件文物由我们家保存多年,它们是曾爷爷英勇牺牲的见证。通过它,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湘江战役,了解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那些浏阳籍的热血男儿。现在捐赠给博物馆,应该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了。”汤裕福是达浒镇金田村人,亦是易荡平烈士的曾孙以及易荡平故居的讲解员。出生在革命家庭的他,从小便受到了家族中这位革命先辈的思想熏陶,钟情于红色革命文物的收集和研究。
“只要是曾祖父战斗过、走过的地方,我都走遍了。”作为革命英雄的后代,汤裕福一直将宣传红色文化与讲述革命故事作为己任。这些年,他不仅踏遍江西、福建、广西等省市去挖掘、寻找征集有关先辈的革命历史资料,也与各级党史部门、纪念场馆甚至是易荡平生前战友的后代和一些将帅将军们的后代交流请教。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的努力,汤裕福找到了很多珍贵的、关于易荡平的历史文物和革命史料,这其中就包括1988年聂荣臻元帅为易荡平烈士墓碑亲笔题词的原件与刊载着易荡平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颁奖过程的《红色中华》报纸原件等。
“本来这两件文物只是英雄荣誉的证明,但它不仅铭刻了英雄的过去,也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斯人已去,精神永存。这些年来,汤裕福也曾将多件与易荡平有关的革命文物捐献给广西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广西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内作了重要讲话,还认真地了解了易荡平的革命故事。而在浏阳,易荡平故居的对外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位热血男儿的英勇事迹。
“易荡平故居目前也保存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珍贵文物。市博物馆从人流量到档次都是浏阳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收藏在这里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至于为什么要将这两件珍贵的文物捐赠至市博物馆,汤裕福深情地表示,自己手中这两件与易荡平相关的文物皆是上世纪由国家民政部以及地方政府颁发的,意义非同一般:不仅是承载着革命战争年代腥风血雨的证物,更是见证了中国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证物。经全体烈士后人和当地政府的协商决定,将这两件革命文物捐赠给市博物馆永久珍藏,希望利用红色文物讲好更多的红色故事和浏阳故事。
“这次捐赠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是比较高的,不仅有几件珍贵文物,其中还包括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捐赠现场,除了汤裕福捐赠的两件文物外,刘志安、唐炳兰等六位藏友捐赠了347件(套)藏品。现场,省著名文物专家李智勇与欧金林一一对捐赠文物进行了点评,更对浏阳藏友的义举表示点赞。
现象
文物捐赠近年已在浏阳成为“潮操作”
“这是我收集的不同时期的纪念章以及各类票据等,交给博物馆,我放心。”“这香炉和铁斧多次有藏友出高价要收购,都没有舍得。”“我的也是,虽然自己很喜欢,考虑再三,还是让它们去博物馆吧……”革命烈士证明书、铜锣、香炉、铁斧、青花瓷碗……一件文物一个故事,捐赠者们的讲述朴实而动人,而所有人的共鸣是:“收藏是文物保护的方式,捐赠是收藏者的境界,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丰富藏品。”
听着捐赠者们的心声,市博物馆馆长徐雄辉一再表示感谢。新馆从去年开馆到现在,其参观人数高达30.57万人次,而文物则是最好的“博物馆的力量”,“对于博物馆而言,文物捐赠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是博物馆收藏的重要补充,更是衡量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捐赠仪式上,市博物馆副馆长任伶俐还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进行了介绍。近年来,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目前馆藏藏品达15000余件(套),珍贵文物1312件(套)。其场馆对外展出了馆藏文物1500余件(套),有浏阳出土的西周云雷纹甬钟、战国蕉叶纹铜壶、汉代戳印纹陶罐、元代“大德乙巳文靖书院”铜爵,有登龙寺沿用至今的宋景定五年铁钟、红一方面军后方总医院用过的药柜、红军标语墙“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浏阳近现代杰出人物的遗物等。
在所有的馆藏文物中,民间捐赠是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的一大亮点,据初步统计,馆藏藏品有2104件(套)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所捐赠,涉及范围广,按时代划分——从隋、唐、宋、元、明、清延续至近现代;按质地划分——则有石器、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铁器、竹木器、皮革类、纸布类、杂件类。其中,443件(套)被鉴定为珍贵文物。
而为了做细文物征集工作,市博物馆也花费了不少心血,特别是在征集红色文物方面,其行程超过20万公里,拜访革命前辈后代40余位。值得一提的是,宋任穷、王首道等革命先辈后代的捐赠数量都非常大。
“请大家放心,你们捐赠的这些宝贝,我们不仅要妥善保管,还会尽力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任伶俐表示,目前市博物馆新建文物库房按二级博物馆标准建造,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功能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分金属类库房、陶瓷类库房、木纸类库房,设周转缓冲区、修复室、摄影室、工作室等,配备了抽屉式、拉板式、挂画式多功能文物密集柜、架50余列,可存放3至5万余件文物。市博物馆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文物,通过不断提高文物研究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使文物真正活起来,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浏阳文物捐赠蔚然成风,市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运胜表示,这一好现象对于市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都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与支持。正是因为有热心藏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信任,市博物馆才能在公共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力量。大家的捐赠义行,也能唤起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热情,带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身到这个行列当中来。
相关新闻
浏阳新增三级以上文物137件(套)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及规范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5月16日,市文旅广体局邀请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四位专家对市博物馆新增藏品开展鉴定工作。
“这件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汤世积(易荡平)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非常珍贵,它记录了汤世积(易荡平)烈士的出生时间、籍贯、生前所在单位及职务、参加革命的时间、入党(入团)时间、牺牲时间及地点、原因等信息,是研究和宣传汤世积(易荡平)烈士的重要物品,更是汤世积(易荡平)烈士坚守革命理想信念的有力见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悉,本次申报鉴定的藏品共983件(套),包括各类纸质器物、历代陶瓷、客家民俗家具木构件等。经专家鉴定,其中一级文物1件(套),二级文物3件(套),三级文物133件(套),一般文物823件(套)。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文物鉴定,市博物馆的馆藏数量与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提升。
此外,围绕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市博物馆还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其文化志愿服务队走进葛家中学、澄潭江中学等乡村学校,为同学们送去了一堂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博物馆科普课程,真正做到让博物馆“走出去”,让文物“活起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