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与供销的故事丨一家人的供销情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8-20 10:59:35
微浏阳
—分享—

肖雯

我的曾祖父曾是浏阳鼎鼎有名的“墨鱼大王”。而我的爷爷生前在浏阳县副食品公司任采购员,爷爷一辈子勤勤恳恳,是位心善的老实人。公司分流时,他被分配到了别人都不愿意去的烟草公司。我们常逗他做了一辈子采购没发财,这次分流居然成了意外惊喜,从烟草公司退休后待遇一直都蛮好。

爷爷有五个儿女,我父亲是老大。我父亲是一位收藏爱好者,翻开他精心收藏的票证集,有布票、粮票等。听母亲说,他还收藏了酒票、油票、糖票、肉票……正是这些票证,让我见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的兴衰。

那个年代,什么都需要凭票购买,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具、玩具、布匹、鞋袜等生资用品和农资用品。当时的商品品牌很少,卖的也都是国产商品,不像现在的超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我父亲是个赶时髦的人。从手表、半导体收音机,到自行车、洗衣机、缝纫机、黑白电视等,他都会及时为家里购买添置,托他的福,全家人享用着当时最新型的家电产品。

大姑和小姑都继承了爷爷的衣钵,成为了供销系统的一员,他们下乡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售货员。大姑和小姑取了两个可爱的水果类名字——柚子和梨子,于是便有了我的柚姑姑和梨姑姑,但我估计现在没人会取这样的名字。小叔也在供销社,他从小就爱捣鼓无线电器,这也在后来变成他的一项技能,所以他在供销社当了一名无线电、家电修理工。

柚姑姑俨然一位大姐姐的模样,性格开朗,能说会道;而梨姑姑则是小家碧玉,性格温婉,会扎美发梳辫子做造型,喜欢打扮。那时候的皮鞋没有高跟,大家都穿半高跟或平跟皮鞋。

我的两个姑姑都是优秀能干的售货员,并且都会缝纫衣服。小时候,我穿过很多条姑姑们亲手缝制的花裙子,花布、花棉绸都是在供销社购买的,再加上彩色条纹棉布和碎花布,做个荷叶边或者镶点花边,很漂亮。当时,我穿着花裙子、尼龙袜,套着塑料或水晶凉鞋旋转起舞,在伙伴们面前嘚瑟,我的童年时光非常开心幸福。过年时,“老奶奶”和姑姑们会给孩子们做花布新棉袄,松软的棉花仿佛带着太阳的味道,温暖极了。

我在县城长大,因此常常盼着放暑假,我就喜欢去梨姑姑家里玩。梨姑姑上班的样子特别神气,她在柜台里面帮着顾客挑选商品,要看什么就给取什么,还一边笑容满面地推广商品。买布时,顾客需要多少布,姑姑拿着量尺,量好尺寸,用笔划记,再用剪刀剪一小口,用手按住缺口用力一扯,一段布料就处理好了。看着姑姑能干的样子,我也好想长大后像姑姑一样,当一名伶牙俐齿、漂亮能干的售货员。

而梨姑姑最初是在浏阳东乡一个村上的供销点当售货员。记得那里是木质柜台,上面铺着冰凉的水泥板台面,夏天时,我很喜欢趴在上面,凉爽得很。商品都摆在玻璃柜里。一阵风吹过,糖果的味道,饼干的香味,烟草的气息,偶尔还有农药味道飘来……供销点上也卖一些农具和农资用品。

农闲时,农家大叔会在店门外抽烟、喝酒,大婶们则在一旁嗑瓜子聊家常。月末盘底时,店门口清闲一些,梨姑姑就会关门歇业,拨弄算盘珠子进行清货、算账。柜台有个闸门出入口,我是姑姑家的小客人,可以自由进出,能够在柜台里面看商品触摸商品,和在柜台外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我心里洋洋自得。这些是现在逛超市、网购的“00后”孩子们想象不到的体验。

店面有个后院,住房是供售货员住,有厨房等设施。一片蔬菜地种了应季蔬菜,菜土边上长了一些花花草草,有一个摇水井,这里也是我和表妹表弟的乐园。卫生间是乡下那种极其简约的木板,蹲在上面颤颤巍巍,真担心小朋友掉入茅坑。

那时候,供销社水果不多,现在想想也许是交通不便利,外地水果不方便保鲜运输,因此店里只有常见的几种本地水果。当时,橘子和荔枝罐头是孩子们的最爱。

我第一次吃香蕉,是我父亲的挚交周小愚叔叔从广州带回来的,他现在是一位知名的油画家。那串香蕉长势喜人,被妈妈放在米缸里保存,我超级喜欢吃香蕉,吃完了自己的份额后,每天几次打开米缸,看看闻闻,眼睛盯着香蕉,再咽几口唾沫,嘴里念叨要给出差的爹爹留着。

白跑鞋穿脏了,聪明的小孩会找点白色粉笔涂涂画画,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样。我爱吃水果糖、酥心糖、花生糖,还有大白兔奶糖,剩下的糖果纸都舍不得扔,一张张摊好,放进铁皮盒里珍藏,和姐妹们比试比试,谁的好看,谁的多?火柴盒我们小孩用的少,拿着玩的多,火花也是要留着的,做了一本本火花集子。小人书、连环画也是我们的最爱,城里发小几个都有放小人书的抽屉,大人聚会时,我们就挤在一起,翻看小人书,小人书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好看极了。可惜几次搬家,我童年的“宝贝”们都被遗失了。

当这些票据成了历史记忆时,供销社也关门了。我的姑姑们一个和姑父一起调去湘潭柴油机厂工作,成了一名工人。另一个在古港镇开了一家服装小商店,干起个体买卖,一家人营生还算不错。现在她的儿子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生活超市,植入新的管理理念,超市人流量不错,生意平稳。儿媳妇则在经营服装小店。当了奶奶的姑姑更忙了,要帮着做饭洗衣服,照料儿孙们。儿媳妇亲自去调货,审美眼光都更年轻化、流行化,还会在手机微信上做商品推广。

我的堂妹、妹夫在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开的金磨坊食品公司更是经营有道,1000多人的大车间,主打产品品种齐全、质量上乘,还销往了国外。

销售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无论是国有制还是私有制,销售人员都应做良心商家卖良心商品。我们供销人追求的依然是为人民服务,这份情缘无法割舍!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