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转型+融合"双核引擎驱动,全力实施苗木向花木、种植向园艺、绿色向彩色、品种向品牌、卖树向卖景"五大型
建设生态柏加、智慧花乡,打造"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新样板
“绿心”长“新树”
如今,罗汉松已成为柏加镇的“拳头产品”。目前,柏加镇正在实施优势品种发掘推广计划,积极推进“柏加罗汉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柏加镇供图
7月12日,上午9点,柏加镇渡头村,室外温度直逼40℃,明晃晃的太阳底下,600棵造型各异的罗汉松进入了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造型后的罗汉松价值很高,每一棵都是‘艺术品’,而且是‘孤品’。”41岁的唐宇林是渡头村小园园艺的负责人,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他已成长为柏加镇罗汉松的“造型大师”。如今,罗汉松已成为柏加镇花木产业的拳头产品。
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特色化、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关键。“深化花木特色产业体系内涵,推动产业交互、联动、协调发展,凸显行业领跑地位。”柏加镇党委书记唐文华表示,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统领,全面增强生态绿心守护力和“柏加花木”影响力,争创乡村振兴示范,打造花木特色小镇。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高雨
“绿树”变“艺术品”
一棵罗汉松卖出21.8万元
持续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计划,提质建设楠洲村“一村一品”罗汉松基地,积极推进“柏加罗汉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走进唐宇林的园林,就像走进了一个罗汉松的“博物园”。
通过精心培育与造型,罗汉松已成为“艺术品”。高雨摄
造型各异、形态万千。“悬崖式”“临水式”“迎客式”……走近,细细打量一排十棵罗汉松,其树形古雅、云片飘逸,整体造型各有千秋,甚至卖出后的栽种场景也各异:可门前对植,可中庭孤植,或于墙垣一隅与假山、湖石相配。
“每一棵都是‘孤品’。”唐宇林介绍,罗汉松艺术造型的宗旨就是“因树造型”“因材施艺”,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从普通的树形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最大限度提升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就在不久前,在唐宇林手中培育、造型的一棵罗汉松,就被江西赣州一个房地产商买走,出价21.8万元。
“我跟这棵罗汉松很有缘。”2015年春节期间,唐宇林去长沙县走亲戚,途中一眼看到路边斜坡上长了一棵罗汉松,主干自然弯曲,叶片宽而厚实,是“临水式”造型罗汉松的绝佳苗子。一眼看中后,唐宇林想办法联系上农户,花了1600元买回来。
种进园林后,这棵罗汉松很快适应了新的水土,生长特别快。2016年春季,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罗汉松长出了新根、开出了新枝、发出了新叶,唐宇林知道,第一次造型的时间到了。因材施艺、美上加美。根据这棵罗汉松本身的自然美,唐宇林进行艺术加工,通过造骨架、剪枝叶,做到造型刚强有力,层次分明。
罗汉松已成型,又精心培育两年后,第二次造型在2018年春天进行。“剪去长势不好的枝叶,精细调整枝干的生长方向,使整体达到最终造型的效果。”唐宇林说,这个时候,这棵罗汉松已经初步达到了“单枝成景”的效果。
精心培育6年,浇水、施肥、防虫、治病、造型,每一步都需要倾注心血和汗水,从1600元到21.8万元,一棵罗汉松价值大提升的故事,是柏加镇花木人“匠心独运”的生动体现。
“我们正在实施优势品种发掘推广计划。”柏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提质建设楠洲村“一村一品”罗汉松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柏加罗汉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
与此同时,柏加镇还在探索建立院地合作新方式,搭建联动创新平台,挂牌种研实习基地,致力科研攻关,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程度;支持技术人才兼职,鼓励技术入股,破解人才和科技瓶颈。注重培训指导,积极开展“园林艺术讲习所”“最美园林艺术造型师评选”等活动,培育更多“花木匠人”。
“老树”发“新芽”
发力庭院经济“卖景”
抓牢传统花木产业传家宝,以“产业转型+产业融合”双核引擎驱动,全力实施“苗木向花木、种植向园艺、绿色向彩色、品种向品牌、卖树向卖景”五大转型。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森林。盛夏时节的柏加镇,绿意繁茂,满目生机。7月12日,临近中午时分,松艺园林苗圃负责人易国其冒着烈日,在园林里查看罗汉松的生长情况。与唐宇林所栽种的不同,易国其主攻的是从日本进口的罗汉松。
“日本罗汉松种植史非常悠久,主干直径一般能达到30公分以上,高大俊朗、造型飘逸,是别墅庭院绿化的首选产品。”易国其说。为此,易国其瞄准别墅庭院这一高端市场,通过引进日本罗汉松、培育高端苗木,掘金“庭院经济”。
柏加镇聚力环境提质,抓实“庭院美化”活动,让示范庭院多点开花。柏加镇供图
实际上,易国其的园林就是自己的家:进门,一眼就能望见一棵高6米、直径达40公分的日本罗汉松,枝干挺拔、云片飘逸;往里走,是一口池塘,老桩紫薇、造型桂花树、红檵花木环绕,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意境;小路通幽,林荫深处,蝉鸣鸟叫,不绝于耳……好一幅江南夏日美景图。
这一个庭院,方寸之间即释放出了柏加镇农村的新活力。
“每一个庭院,就是一个园林,就是一个卖场。”渡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莹表示,柏加镇发展“庭院经济”有着先天优势,“特别是渡头村,苗木产业成熟,用山水造景的方式,把苗木基地与家合二为一,既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环境美化升级,一举多得。”
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全新打造的“庭院经济”,不仅促进了柏加镇农业的高质高效、乡村的宜居宜业,还有效实现了农民的富裕富足。如今,从串点成线到连线成片,越来越多的庭院脱胎换骨,带动富民增收。据统计,2020年柏加镇花木产业全产业链销售额达51.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00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市前列。
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柏加镇提出,要继续“抓结构优化拓张力”,让“老树”发“新芽”,抓牢传统花木产业传家宝,以“产业转型+产业融合”双核引擎驱动,全力实施“苗木向花木、种植向园艺、绿色向彩色、品种向品牌、卖树向卖景”五大转型。
“以前卖苗卖树,现在卖景。”易国其介绍,全国各地的客户走进他家的庭院,看到山水和园林布局,就想着把眼前景“搬到”自家去。“近段时间,我在长沙县做了一个别墅庭院绿化项目,规划设计、凉亭建设、水系打造、花木种植一起做,100多个平方米的总价是60多万元。”易国其说,以前只卖树,这个项目只能做到几万块钱。
从“卖树”到“卖景”,柏加镇传统花木产业发出了“新芽”,接下来将结合花木特色小镇和长株潭绿心区的优势资源,建设好浏西花卉苗木核心区,打造一批精品规模基地和庭院经济示范片,构建全镇“一河两路多点”产业布局。
“小树”成“大树”
专业户联营“种出”大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生力军,鼓励本土合作社成立园林园艺公司,支持高标准建设花木交易展示中心,指导5个重点园林建设精致美观、特色鲜明、一园一品的特色精品园,建设20个以上其他精品园。
做精产业,向盆景、树桩、造型花木发展;贴近市场,育苗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柏加镇通过推进标准化种植、公司化运营、品牌化营销,“小树”长成了“大树”。
下午两点,柏加镇柏铃村,浏阳市芳宇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宇明家,讨论声阵阵,盖过了屋外的蝉鸣。
在短时间内,“杯苗”已在柏铃村长成了一个大产业。王睿摄
“现在‘杯苗’在工程项目上非常走俏,建议你们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说这句话的是柏铃村党总支组织委员王睿。
“我们可以帮忙一起对接市场,把‘杯苗’做成一个大产业。”接过话头的是长沙派驻柏铃村的乡村振兴队工作人员邓阳红。自5月7日到柏铃村报到后,两个多月来,邓阳红就跑遍了每个村民小组,对村上的苗木产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杯苗”在柏加镇的兴起与大面积铺开,还是近一年的事。“以前,柏加镇主要是地栽苗,但是季节性很强,到了夏天高温季节,就不能挖苗销售了,主要是成活率很低。”易宇明说,“杯苗”是用特定容器培育的苗,起苗和栽种过程中根系受损伤小,成活率高,移栽非常方便。
如今,小小的“杯苗”,让柏加镇夏秋高温季苗木销售“淡季”不再“淡”,短时间内就在柏铃村长成了一个大产业。
浏阳市芳宇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5户社员,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埋头种树,不断丰富品种;集中力量开拓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如今,在易宇明的带领下,通过发力“杯苗”种植,不仅消除了夏季销售“淡季”,还实现了苗木价格翻倍,“一个客户一次性拿走200棵1.2米高的红叶石楠杯苗,单价就高了一倍。”
与易宇明一样,以前种地栽苗的柏铃村苗农肖明,现在也集中精力种植“杯苗”。“去年10月份种下一批杯苗,有20多万棵,6月份全部销出去了,一棵最低价是1.2元。”站在又是满眼金黄的金冠女贞种植基地里,肖明表示,今年一年的纯利润预计能达到30万元。
肖明种“杯苗”的地方,便是有名的“浏阳坪”,如今已成为柏加镇“杯苗”集中种植区,形成了很大的规模。站在通往苗圃的油砂路上,一眼望去,绿色的杜鹃、红色的红叶石楠,金黄色的金冠女贞……色彩斑斓,映衬着喷灌喷出的水雾,又是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图。
“我们还会通过打造智慧农业平台,建立现代化智能型苗圃,带动花木从业者由经验式种植转变为科学化培育,由粗犷式管理升级为精细化养护,增强柏加花木市场竞争力。”唐文华说。
"花园"栽"新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动员一切力量,集中优势资源,扩大招商引资战果,强化招商力度,依托乡友招商、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有效模式,招来优质项目。
“花木小镇”柏加,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的核心,距长沙市区、株洲市区均只有20多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仅14公里,已完全融入了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那么,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柏加镇经济发展还可以有怎样的作为呢?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乡友招商、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有效模式,招来优质项目。”柏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土地合作型”“乡村服务型”“物业经营型”“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落实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计划。当然,对于不符合“绿心”要求的项目和企业,坚决不予引进,全力维护好柏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这一举措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柏加镇把“回归工程”作为招商引资、破解税源瓶颈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以商招商”等形式,新增注册企业10家,成为发展的新引擎。截至6月30日,柏加镇全年地方财税收入以85.27%的完成率位居浏阳第一。
“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组织全镇干部职工落实‘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通过敲门招商、“诸葛会”等形式吸引企业落户柏加镇,助推经济建设。”柏加镇分管招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柏加镇借助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契机,通过全程代办、加速落地;用好政策、建好环境;主动服务排忧解难;延伸服务、共谋发展等措施,积极为企业和商户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不仅进的来,留得住,而且发展得好。
“花园”里栽“新树”,“绿心”柏加内涵进一步得到丰富。
“花园”还会更美。5月18日下发的《柏加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争创人居环境的示范,深入推动“五治”工作,充分发挥渡头、柏铃、金科、汇智等重点村和基地的辐射带动效益,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枞眼湖、立塘、铁坡、马山等美丽屋场,做到一村一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