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薪火相传 守望历史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6-25 10:54:00
微浏阳
—分享—

奔“浏”不息,一眼万年

建馆记

10版博物馆-1.jpg

浏阳市博物馆内的非遗文化街再现了浏阳旧时繁华的景象。记者彭红霞

文物是历史的最好佐证。近距离感受文物,全方位了解浏阳,离不开一座博物馆。1991年挂牌成立的浏阳市博物馆,2014年从文物管理局单列出来,一直没有实体馆。

如何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变得可亲可近?

浏阳一直在多方努力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2017年8月,浏阳市博物馆(“三馆”合建项目)在万众瞩目中开工建设。历经几年建设,今日,浏阳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浏阳终于有了自己的博物馆。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盘家底

跑遍浏阳,走出浏阳,极大丰富馆藏文物

10版博物馆-3.jpg

2020年5月,浏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前往北京征集文物。浏阳市博物馆供图

“从1991年到2021年,这30年的建馆之路走得很不容易啊!”6月20日,在浏阳市博物馆新馆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浏阳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寻春林。寻春林对浏阳的历史文物有着满腔热爱,他感慨地说:“浏阳市博物馆1991年就成立了,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知道浏阳市博物馆的市民非常少,如今新馆的开放将帮助他们说好浏阳文物故事。”

“浏阳是千年古县,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悠久的文物资源,但此前我们提出要筹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时,听到了一些不赞同的声音。”寻春林说,2014年,他进入博物馆工作,深知博物馆肩负的责任——博物馆不仅是征集收藏文物、进行科学研究,还应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当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只有1800余件(套),要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谈何容易。

文物是博物馆最厚重的家底。寻春林与团队成员将建一所综合性博物馆的情结转化成行动,开启了大规模、深度性的文物征集工作。“一听到哪儿有文物的消息,我们就非常激动,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去寻访,跑遍了整个浏阳。”寻春林介绍,大家首先是征集与浏阳密切相关的民俗文物,体现浏阳文化;然后是浏阳籍革命前辈的文物,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赠文物。

文物征集过程中遇到“拉锯战”是常事,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开展工作。2017年,他们还开拓思路,成立小分队,走出浏阳,向外征集文物。

“见过在马路边征集文物的吗?我们就这么做了。”浏阳市博物馆副馆长任伶俐对2020年5月下旬去北京征集文物的事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去了开国中将孔石泉、汤平后代的家中征集文物,那时候正是紧张的疫情防控期间,因各种原因,我们无法直接去到孔石泉将军后代的家中,可他们丝毫没有怠慢我们,提前写好了捐献清单,等我到达,就把珍藏多年的文物和供我们休息的小凳子等放在小推车上拖出来,然后大家坐在马路边上就开始了文物的交接。”

“文物征集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情感的交流,还使用过‘一捧黄土征集文物’。那是在南京,从开国中将饶子健的后人手中征集到了一批革命文物。”这些革命后代对浏阳文物征集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这些让任伶俐很感动,也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工作热情。几年间,小分队向外征集到了2000余件(套)革命文物,大大丰富了浏阳市博物馆的馆藏,馆藏的文物也以每年千件(套)的速度递增。如今,馆藏文物超过一万件(套),达到了二级博物馆的标准。在2020年,浏阳市博物馆新馆革命文物征集工作还入选了湖南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重点推介项目。

“博物馆开馆时,我们还会邀请这些支持博物馆建设的文物捐献者,以感谢他们的大爱与情谊。”任伶俐说,直到现在,一些革命先辈后代还表达了再捐文物的意愿,让人感动。

展家底

定好位,布好景,真实还原浏阳历史

2016年,浏阳市委市政府同意建设“三馆”合建项目。但把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又应该怎么布展,当时谁心里也没底。

“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求布展更合理更科学。”浏阳市文旅广体局局长陈刚说,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是青少年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所以博物馆不仅仅是要建起来,还应定好位,要用浏阳厚重、优秀的历史文化来感染和影响当代浏阳人,增强浏阳人的自豪感、自信心,让青少年能真正地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为了让市民更真实地对话历史,深入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此次开馆陈列出来的文物经过了多次讨论、筛选,虽然展出的文物只有1600多件(套),但是涵盖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竹木类、石质文物和民俗文物等多类,还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在线补充,可较为全面展示浏阳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博物馆以物说话,追求原真性,这是我们坚持的基本原则。”浏阳市博物馆馆长徐雄辉介绍,博物馆新馆的文物基本为原件展出,只有少许为复制件、还原件。为了追求原真性,让所有的场景、风格等与当时的风格、文化保持基本一致,他和团队成员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现在展厅里的街区、民宅、砖窑等,甚至牌坊、字号、人物造型等,都是有迹可循的。”

“教育性、智慧性也是我们对陈列布展的要求。”陈刚介绍,博物馆内部展厅的路线是曲折的,但各个展厅串联,陈列考究、引人入胜,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使得市民更“贴近”文物,充分起到供人鉴赏、提供知识、多样教育的作用。同时,博物馆内还运用了VR技术、幻影成像、超高清4k显示技术等,以更直观、多元的展示和互动形式,为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沉浸感,提升游览体验和趣味性。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