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烈士彭道良:教育改革先行者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5-17 10:41:57
微浏阳
—分享—

潜心办学,立志教改;出版报刊,献身革命

04、09版-3.jpg

90多年前,他在家乡倡导教育改革,强调启发学生思维,废除体罚,注意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同时发展,实行男女同校……

革命年代,他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到底,为苏区学校编写教材,编辑报刊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及组织作用……“

我祖父虽然是一介文人,但是他的思想超前、行动超前,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对我们后代的影响也非常大。”5月10日,蕉溪镇水源村一栋普通的民宅里,74岁的彭书家摩挲着祖父彭道良烈士的画像,向记者讲述了祖父的英雄事迹。

时间流逝,英雄已不在,但是他潜心办学、立志教改、敢于牺牲的精神,仍在家乡传颂,一直激励着后来者。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满腔豪情

身体力行贯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魄”

“我祖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但是从小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彭书家说,家族有位叔曾祖,名叫彭霞云,是同盟会的会员,祖父彭道良随着他在卓然小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起义军的学生军,后转入工兵学校学习,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同校的毛泽东等人。

彭道良留存的物件已经很少了,但是彭书家保留着一些手写资料,这是他根据父亲的讲述以及父亲从同乡革命者处搜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的。资料中提到,彭道良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后,便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坚持天天锻炼,“他认为要实现救国救民的大志,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听父亲说,祖父去长沙读书都是走路,每只脚上绑5斤毛铁;他还爱好游泳,经常游湘江;喜欢撑竿跳高,曾参加上海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面貌,1918年,得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筹建新民学会后,彭道良很快就加入了。这些青年们一起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怀着一腔热血豪情,无所畏惧地去上下求索,为湖南地区的建党建团工作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彭书家手中还有一张翻拍的老照片,这张照片曾由弟弟彭书明保存,后被征集。记者看到,有些模糊的黑白照片里有毛泽东、杨开慧、何叔衡、彭道良等人,照片上方写着“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摄影”,落款时间是“民国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919年)。

“第二排左二就是我的祖父彭道良。”彭书家指着照片告诉记者,在传播新思想方面,祖父付诸了很多行动——1921年,他和陈昌按照新民学会的形式,组织同学成立浏阳驻省学友会,创办《浏阳旬刊》;又和田波扬、潘心元创办浏北《新民》刊,“他还向《湘江评论》等刊物投过文章,家里曾经有一份刊物,但如今也不在了。

兴办教育

力倡教育改革,推广新文化、新思想

学以致用,彭道良是一个敢于实践的人。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担任蕉溪高小校长,在任期间,力倡教育改革。

《长沙英烈》一书中就记述了他制定的8条教改措施,包括提倡白话文,使用标点符号;推广普通话;教学强调启发学生思维,反对生硬的注入式教学;废除体罚;注意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同时发展,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实行男女同校等。

在教学期间,彭道良带头脱掉鞋袜,带领师生种菜、砍柴、修桥铺路、养猪等。在制定这些教学改革的措施后,他还注意检查效果和反响,学生及家长不理解,就召集大家开会,阐明教学改革的意义,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处。

由于彭道良大力推广新文化、新思想,进行教学改革,蕉溪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25年,彭道良被派往社港新安小学任教。

“他在教书的同时,也在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彭书家介绍,当时他们白天教书,晚上写革命标语并进行张贴。不过,1926年农民运动兴起后,彭道良就放下了教鞭,开始组织农民协会,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不在教师岗位,但是彭道良力倡的教育改革没有停止。1930年5月,彭道良根据指示在北盛、蕉溪地区筹建起浏阳第十九区苏维埃政府,当年9月又被调往浏阳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工作,负责编写苏区学校教材,同时兼任第四列宁学校校长。为了让贫苦工农子弟能入学读书,他推行各地苏维埃实行免费教育。在彭道良的精心计划安排下,浏阳县苏维埃的各类学校办得很出色,群众无不鼓掌称颂。

1932年,彭道良奉调担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文化部副部长兼省机关报《战斗报》的总编辑,他将此前取得的改革经验进一步具体化,如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讲课时要注意通俗易懂等;在办学方面,提出要兴办各类学校,要求每乡开办8所以上的初级小学,每区开办两所高小,各县都要开办初级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革命无畏

克服困难出版报刊,壮烈牺牲在岗位上

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彭道良脚步一直未停歇,先是提出苏维埃文化工作具体实施计划,要求学校进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党化教育;后在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由江西修水迁至万载后,创办了红旗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十多种报刊。

在那艰苦的环境里,彭道良克服种种困难,先用油印,后用石印,使报刊如期出版。他还把《战斗报》由周刊改为三日刊,发挥政府机关报的战斗作用。长期艰苦的工作,使他体质变差,不幸感染疟疾,但他带病坚持工作,不但审查报刊内容,而且还自己写稿。1934年春,国民党对苏区发动反革命“围剿”,每天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一天,彭道良正在工作时,不幸被炸伤腰部,后医治无效,牺牲于万载红军医院,时年40岁。

“父亲曾听同乡的战士说,当时听到祖父彭道良牺牲后,几位红军战士想去掩埋他的尸体,但走到离红军医院两三公里的地方时,只听见枪炮连天,医院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无法前往,他们只能退回。后来听说祖父的遗体被当地群众就地掩埋了。”彭书家说,祖父有两个儿子,他的父亲彭早尔是大儿子,当时只有十多岁,跟着祖父在红军队伍做过通讯员,后来因形势紧张被送回了家乡,祖父牺牲的消息都是几经辗转才得知的,“以至后来,祖父的具体牺牲地我们都无处可寻了,只能借助不多的一些资料思念他。”

斯人已逝,但其精神影响了后来人。“祖父崇文重教、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也成为了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指引。”彭书家介绍,此后父亲彭早尔从事过革命工作,而自己也跟随祖父的脚步,走上了教师岗位,直至退休,彭氏家族里还有多人入伍从军,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彭道良制定的8条教改措施

提倡白话文,使用标点符号;

采用注音字母教学,推广普通话;

教学强调启发学生思维,反对生硬的注入式教学;

废除体罚,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注意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同时发展,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实行男女同校,号召女学生不蓄长发、不裹脚、不戴耳环,要求男学生不穿长袍马褂;

教师在上课时,要严肃认真,课堂纪律严明;下课时,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谈心,交朋友,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

主张学生参加劳动,校长、教师要以身作则。(根据《长沙英烈》整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