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PPP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胡吉星摄
我市加快推进地下管网、城市公园等民生项目建设
一座城市仅仅有高楼大厦是不够的,还要有完善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它是城市隐藏的生命线,被称为城市"良心";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被誉为城市"绿心",是城市的"肺",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良心"和城市"绿心"能否得到守护和呵护,不仅反映出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心,也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可持续竞争力。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市住建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认真落实"四精五有"要求,在雨污分流改造、城市公园建设上下大决心、用真功夫、花大力气,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完善提升,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胡吉星
推动雨污分流
项目按下“快进键”
今年3月初,浏阳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浏阳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PPP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浏阳水环境质量,改善水体生态,提升河道水质。
作为浏阳重要的生态环境类民生工程,该项目受到市民高度关注。为了解项目进度,5月12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该项目46号工作井(思邈路)施工现场。
“46号工作井于3月20日开挖,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施工,深度约8米的工作井基坑开挖完成,待挖掘机将工作井的地面平整后,将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预计5月底可启动顶管施工。”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安全总监文庆雄介绍。
文庆雄告诉记者,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施工方将将军广场至浏阳河东路1.5公里线路分为15个施工点位同步施工,统一设置了围栏和警示标牌,每天都有上百人在施工现场作业,每天施工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目前,已完成3座工作井建设,其他井位也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和止水帷幕施工。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浏阳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PPP项目包括3个子项目:大栗坪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及扩建工程、浏阳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智慧水务及乡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其中,浏阳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包含淮川河片区、济川河片区、净溪河片区、渭川河片区、浏阳河北岸污水干管改迁。
为推动浏阳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建设,市住建局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优化施工方案,对项目实行“小事立即解决大事每周调度”,为施工单位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由于项目涉及范围广、地下管线复杂、地上障碍物多、迁改难度大,面对繁杂的管线协调工作,市住建局积极与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研究制约要素,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在下雨天,考虑到工地上渣土外运困难,我们就紧急协调距离城区比较近且急需土方回填的工地,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土方外运的难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施系统治理
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
排水管网是地下隐蔽工程,它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动脉”的运转。浏阳建成区地下排水管网共有430多公里,经过中南勘察设计院前期“胃镜式”(管道检测潜望镜)的诊断,发现缺陷管段3380处,其中雨水、污水管道错接、混接问题就有2211处。“这样容易造成雨水、污水混流。一方面雨水进入污水管网,造成污水处理厂不堪重负,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部分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可能外溢,和雨水一起直排入浏阳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雨污混流还极易在暴雨时引发排水不畅,造成局部内涝。
病症在水里,根源还是在岸上,核心在管网。针对城区雨污混流及局部内涝问题,从2019年起,浏阳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去年制定《浏阳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下称《三年行动方案》)。
去年以来,浏阳城区开工建设菊花石路、水佳路、胡家路等11条市政道路雨污管网12093米;完成百宜河综合整治和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百宜河片区2.84平方公里的雨污支管网也开工建设;完成净溪河雨污分流截污干管工程,启动长兴湖片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政东广场雨污分流改造等。
在做了一系列前期工作后,今年,市委、市政府启动浏阳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PPP项目,并在全省率先开启县级城市城区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给现有管网“治病”,清淤、修复、更新一起上;新增城区雨水、污水管网,消除空白点。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一项覆盖面大、牵涉面广、任务繁重的民生工程。因此,我市决策者要求,要坚持系统观念、实施系统治理。
具体而言,就是项目改造要“一张图一盘棋”,由市领导牵头,住建部门统筹,多部门共同协同,街道、社区、小区共同参与。同时,在统筹推进过程中,我市依据主城区、新城区不同情况和特点,实行“分区治理、分类推进、分步实施”,最终实现“老城区导流、结合区分流、新城区畅流”的治理目标。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将全部完成城区济川河流域、淮川河流域、渭川河流域、浏阳河南岸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届时,浏阳市城区可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长效的管网运行机制,全面解决城区“肠梗塞”和内涝现象,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
明确工程进度
翠园公园预计明年年初基本实现开园
翠园公园效果图。市住建局供图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今年4月,浏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2021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将通过实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着力办成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切、受益最直接的民生事项,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切实提升浏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中,就有备受市民关注的“新建翠园公园(一期)”。
5月12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该项目已经确定设计方案,并完成测绘、地勘和枫树路、长岭路水稳层施工等工作,将于本月底重新启动施工,预计明年年初基本实现开园。
据了解,翠园公园总面积为387719.29平方米,合581.5亩,是浏阳城区内一片未被人为开发的自然郊野山体区域,场地内有三座山体,是绝佳的城市生态观景,为城市“绿心”。
去年12月底,浏阳决定重启翠园公园建设项目,并于今年将其列入了全市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该项目投资估算6900万元,拟分两期建设,由市住建局、浏发集团牵头负责。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土建工程、市政工程等配套工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设计方案,项目整体规划结构为“一环、一心、三入口、六大节点”,一环即主园路,一心即绿心,三入口即东、北、西,六大节点即亲水漫步、森林花谷、山林拾趣、生态水景、阳光草坪、儿童乐园。同时,项目将秉承“三要”(要精美、精致、经典;要舒适、自然、便捷;要尊重现状、合理利用)“三不”(不搞重复建设,不破坏生态山体,不夸“大”、不求“最”)原则,力争打造一个以养生、锻炼为主体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自然、造福人民的自然公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