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垦菜地挖出石模,揭开一段红色金融历史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5-08 10:38:24
微浏阳
—分享—

05版党史学习教育-2.jpg

在小河乡潭湾村一个山坡上,村民唐焕林开垦菜地时挖出石模。记者彭红霞

5月6日,小河乡潭湾村严坪片东山组,沿着弯曲的山路往里走,穿过几座农房,就是茂密的竹林。顺着村民唐焕林的指引,记者看到了竹林里留存的一个坑洞。

就在几天前,唐焕林租来一台挖掘机,在这里准备开垦菜地,可挖掘出的一块大石块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文物部门现场考察鉴定,这块发掘的石块疑似浏阳县苏维埃政府赤色造币厂的造币模具。

开垦菜地发掘出文物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在当地引起轰动。“造币厂建在家门口”的记忆也在小河乡村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那段尘封已久的红色金融历史也有了更有力的印证。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卉

发现

村民开垦菜地,挖出疑似造币模具

4月23日上午,唐焕林想把自家屋旁的一块废弃土地利用起来种点菜,他叫上几个邻居,租了一台挖掘机,开始翻土。为了平整土地,中间一块高出地面一米多的麻黄色石头,他们打算借助机械的力量挖走。

“十分坚硬,感觉并不是普通的石头。”唐焕林赶紧叫停了挖掘机,和几个邻居用铲子清理石头四周的泥土。整个石体裸露出来后,在石头的上方,竟出现了四个形状不一的凹糟。

为了不破坏凹槽的形状,唐焕林等人用手和清水轻轻扣洗,两个长方形凹槽逐渐清晰;第三个凹槽像两个长方形的组合,中间一道斜槽将两个长方形连接起来;第四个长方形左下方有一个长三角的坡面,仿佛有个特殊的多边形。

“是不是以前造币厂留下的模具呢?”看到这几个特殊的凹槽,唐焕林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曾告诉他,以前“工农兵银行”造币厂就建在自家附近。于是,唐焕林马上联系了村干部。

“得到消息后,我们立即去现场查看了情况,并将石模保护了起来。”潭湾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艳说,为了核实石模的确切信息,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同时还走访询问了很多年长的村民,“通过现在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个石模有可能就是当时造币厂的模具。”

据《小河乡志》记载,1931年3月,浏阳县苏维埃政府赤色造币厂(产银元)在潭湾六兴祠建立,不久迁至严坪庙大屋,更名为工农兵银行造币厂。而此次发现石模的地点,也正是当时的造币厂旧址王家大屋所在地。

探访

特殊石模长达数米,残存银白色物质

5月6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唐焕林发现的石模位于一片泥泞的土地中,石模露出的部分长约3.5米,高约0.8米。

“地下部分还有很深。”张艳告诉记者,目前石模呈现的就是唐焕林清理后的规模,在无法确保石模完整性的前提下,村上没有进一步的挖掘。

记者发现,石模上方的四个凹槽,人工雕刻痕迹十分明显,并不是自然界风化形成的特殊印记。并且在第二个凹槽内,还有一块比凹槽小一圈的红棕色长方体,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斜上方还有一些银白色的物质。

“这个长方体像是生锈的铁块,银白色的东西有点像是银子。”唐焕林向记者展示了当时清理出来的银白色物体的照片。

因为没有专业的设备,为了不破坏石模的原貌,大家都没有对石模和银白色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而这个特殊的石模是否是当时造币厂所遗留的造币模具,还有待相关部门和专家鉴定。

红色历史

粉碎经济封锁,建立浏阳县工农兵银行

小河乡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之外的“独立地区”,这里涵盖了苏区的管理、生产、生活、安全、文化、教育、服务等系列体系。

1930年4月,浏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面对苏区的发展壮大,国民党在发动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

为搞活苏区经济,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11月在凤溪建立浏阳县工农兵银行,有计划地发行纸币,并收储工农群众和商号手中的余留金钱,低息借贷扶助区内合作社和群众发展生产。至1931年3月,浏阳苏区共发行纸币十万元。但国民党禁止苏区货币在白区流通,苏区到白区购买货物必须使用银元。

为了解决硬通币的问题,1931年8月,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凤溪房道吾家建立浏阳赤色造币厂,日产银元100枚左右。1932年8月,赤色造币厂和万载县苏维埃政府造币厂合并,成立湘鄂赣造币厂,厂址设浏阳小河王家大屋。造币厂的创办和生产,对改善和繁荣苏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村民讲述

造币厂就在家门口

今年77岁的王名馨就住在石模发现地前方100米左右,他的祖辈们都住在王家大屋。“我父亲说过,造币厂就在我们家门口。”王名馨说,虽然他没有见过造币厂的旧址,但是从小他就知道,以前的工农兵银行造币厂就在他家门口附近。

历经时代变迁,一枚刻有“苏维埃”字样的银元,成了王名馨记忆里最清晰的印记。

“正面铸有袁世凯的侧面像,右边有‘苏维埃’刻字,上环刻有‘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中铸‘壹圆’二字正楷体,左右分别有嘉禾纹饰,立体感很强。”虽然银元已经转手,但是王名馨仍清楚的记得,父亲曾告诉他,这个银元就是工农兵银行造币厂制造的。

潭湾村村民王桂和说,他的祖父王顺章曾详细地跟他描述过当时的造币情景:一个简易的木棚,下方架设一个木架子,下方是一个石头底座,木架中间则吊着一个石头模具,两头用粗麻绳绑紧,一松一放,一上一下,石头模具重重压在石模底座上。石模底座上有特制的印模,经压制后,便印出了银元,压制过后的银元,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

岁月荏苒,曾经的工农兵银行造币厂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亲历者大多逝去,但那段辉煌的红色记忆却镌刻在了每一个小河人的记忆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