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铁流千里会永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4-15 10:27:40
微浏阳
—分享—

01版时政封面-10.jpg

湘东大地春雨绵绵,大溪河上春潮涌动。4月7日,本报记者走进永和镇,探访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聆听老一辈革命者不懈奋斗的红色故事,探寻永和赓续红色基因促推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张可夫彭红霞

故地寻访

91年前中央红军从这里走出

06、07版永和-1.jpg

李家大屋位于永和镇菊香村,坐落在浏阳河上游支流大溪河畔。青砖铺成的前坪,一座高大的“永和会师”雕塑引人注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四人比肩站立,眺望前方,目光坚毅。身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迎风飘扬。走进李家大屋正厅,迎面看见“中央红军从这里走出”几个红色大字。

为什么要成立红一方面军?

革命斗争形势需要成立正规兵团

集中力量统一指挥

2020年,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在参加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研讨会时表示,“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进一步阐述:1930年夏,国内外形势出现了有利于中国革命发展的局面。国外,帝国主义受困于经济危机影响,削弱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支持;国内,各派新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爆发了中原大战。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地区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当时,全国10多个省的许多分散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为连片苏区,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随着红军力量的日益壮大,革命斗争形势要求从分散的游击战转向大兵团运动战。“这就要求成立正规兵团,集中力量,统一指挥。”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1930年6月,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相继在湖北大冶和福建长汀组建。1930年8月23日,驻扎在湘赣边界的红一军团和在平江休整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成功会师,组建了红一方面军。

为什么会在浏阳发生战斗?

浏阳工农运动热情高涨

“文家市大捷”打破敌人追剿

从李家大屋陈列的历史资料,我们大致可以回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湘鄂赣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浏阳工农运动兴起,革命热情高涨,1927年10月至1930年4月间,浏阳境内共创建了浏北游击队、浏东游击队等8支地方武装,开展了蒿山暴动等5次大的武装暴动。1928年“沿溪暴动”取得胜利后,在仁和洞成立了第一区苏维埃政府,这是浏阳县第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到了1930年,全县工农武装达到数万人。

《浏阳市革命斗争史》(1921-1949)记载:1930年4月12日,浏阳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永和狮子山庙召开,成立浏阳县苏维埃政府,选举产生了由张启龙、黄仁、徐洪、何振吾、李贞等组成的第一届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推选张启龙为主席,黄仁为副主席。首届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裁判、财政、妇女、土地、粮食、内务、国民经济、文化等九个部。1930年夏,红三军团从湖北南下,攻打湖南省会长沙。中共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将全县游击队和赤卫武装整编为浏阳赤卫军,由徐洪任总指挥,参加“红五月暴动”,配合作战。7月27日,红三军团攻克长沙城。7月30日,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革命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选择李立三为主席(因故未到任),浏阳人王首道出任副主席,代理主席。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重兵反扑,红三军团撤出长沙,退守浏阳、平江边界。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迁至浏阳大围山镇锦绶堂。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为援助红三军团,从江西万载入浏,在文家市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三个团和一个营,击毙敌旅长戴斗垣,击毙击伤敌人1000余人,俘虏敌人1000余人,史称“文家市大捷”。对于这场战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评价:“这是红一军团成立以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对于支援红三军团打破敌人‘追剿’,巩固和扩大湘鄂赣苏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红一、红三军团胜利会师组建红一方面军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选择在浏阳永和会师?

两军团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在永和会师有四点优势

“文家市大捷”后,红一、红三军团相约在永和镇会师。4月7日,同行的永和镇党政办干部罗荣泉给我们讲起当地群众熟知的红军会师永和的往事:“第一批红军达到永和时天还没亮,为了不惊扰群众,士兵们都睡在屋檐下或者马路边。第二天清晨,早起的村民看见到处都是红军。”1930年8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红一、红三军团在永和镇胜利会师。两军团前敌委员会在李家大屋举行联席会议,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将两军团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并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委。

会上还成立了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2012年,本报《走读浏阳》报道组在永和采访的时候,采访了会师大会的见证者、时年97岁的黄金吾老人。老人清晰地记得:“许多人拿着大刀、背着长枪、穿着军装,整齐地站在李家大屋前。毛主席脚穿草鞋,头戴斗笠,站在大屋前的一块石头上给大家作报告,蛮高大,很威武。”

当年红一、红三军团为什么会选择在永和镇会师呢?浏阳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周波研究认为:一是方便行军。浏阳东乡山脉联通湘鄂赣,永和地处浏阳东区中心地带,进可攻退可守。从永和往上走可以进入张坊、小河的深山,往下走可以逼近浏阳县城。二是方便扩军。永和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和群众基础,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工农革命军筹款筹粮、招兵扩员。据统计,1930年期间浏阳加入红军的青壮年超过1万人。永和籍的唐亮、李贞在战火中成长,后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军。三是方便作战。李家大屋紧邻大溪河,旁边有一座小山,是与敌人作战的有利地形。四是方便驻军。李氏族人介绍,李家大屋是清朝嘉庆年间修建的,占地50亩,有100多间房,适合部队驻守休整。

“可惜,黄老几年前过世了。”永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香说,90多年过去,见证当年会师的村民都已经不在了,但李家大屋的墙壁上依然可见革命标语和图画,红色精神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2019年,李家大屋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接受革命教育、红色洗礼。”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