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山“守艺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4-14 10:19:29
微浏阳
—分享—

百年益兴堂首次复刻《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09版人化-2.jpg

4月12日,吴汉涌拿着刻刀,在柔和的灯光下开始刻制字模。刘珂摄

4月12日,微雨,小河乡乌石村,浏阳木活字印刷术长沙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吴汉涌正在将6800多个1厘米见方的梨木字模整理打包,这些字模将从浏阳发往上海,再现清代《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的辉煌。

“耗时6个多月终于完工了,看着这些自己一刀刀刻出来的字模,我突然心生不舍,感觉像嫁女儿似的。”吴汉涌一边整理,一边感慨。去年,他收到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邀约,请他雕刻《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这本书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于我而言,这一邀请也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世事变幻,半点不由人。从1989年师从老手艺人成为谱匠,到1997年转行奔赴广东谋生,吴汉涌在时代大潮中沉浮。而因一份老手艺人与生俱来的执著,他最终重拾字模雕刻手艺,成为一名“守艺人”。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卉

复旦教授再三请托,希望重现木活字印刷辉煌

09版人化-6.jpg


字模雕刻是个细致活,一个笔划简单的文字,吴汉涌要花费十几分钟来雕刻打磨。

“现在年纪大了,视力大不如前,刻起来有点吃力了。”去年年初,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倪建明教授辗转通过一位木刻收藏爱好者联系上吴汉涌,希望他能用木活字印刷术对《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进行复刻,重新演绎其旧时的辉煌。考虑总共有6800多个字模的雕刻量,年过五旬的他一开始婉拒了,但没想到对方再次找过来。

在倪建明教授的再三解释和请求下,吴汉涌不再犹豫,欣然接下了这份工作,“作为浏阳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能帮助他们再现木活字印刷术之美,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荣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更重要的是,《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讲的正是木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作为传承人,他愈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文稿是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从故宫博物院借稿复印而来的。书本大小的纸张上,每半页9行,每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版式古朴,字形清隽。

而字坯则是选用阴干的梨木,梨木木质细腻、硬度适中,是谱师最常选用的字坯材料。吴汉涌表示,这一批字坯也全是由倪建明教授提供的,希望能最大程度还原古代木活字模。

耗时六个多月,6800个字模终成型

09版人化-7.jpg


二尺见方的小木桌就是吴汉涌的工作台,台灯散发出的柔光,照射在他的双手上。小小的梨木字坯被固定在字床上,吴汉涌皱着眉头定了定神,操起刻刀,在字坯上直接刻入,力道精准、笔划清晰。

“刻制字模时,不需要提前在字坯上打墨稿,而是直接按汉字反字结构雕刻,这种技法被称作反字直刻。”吴汉涌介绍,反字直刻对谱师的要求非常高,谱师需要熟悉汉字的反字结构,下刀之前成竹在胸,一气呵成。

将笔划之间空余的部分剔除,使得字体凸出,再用棕丝刷细细扫去残余的木屑,一个木活字模就成型了。

吴汉涌雕刻一个字模平均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因为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比较大,他一天仅能完成50个左右。《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共有6800多个字,这无疑是个大工程。

“6个多月时间,每天都在雕刻这套字模,完工的那一刻是满足的,但同时也有点不舍。”6800多个字模被整齐码放在11个字盘中,雕刻这些字模磨破了吴汉涌手上的老茧,磨钝了锋利的刻刀。抚摸仍散发着淡淡木香的字模,吴汉涌说:“要把它们寄出去了,有种嫁女儿的不舍和惆怅感。”

人物故事

“广漂”十年返乡重拾老手艺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如今,在小河乡老牌木活字印刷工坊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工艺仍保留完整,藏有近8万个梨木字模,这里的谱师用传承千年的老手艺印刷书籍、族谱,记录着光阴的故事。

吴汉涌是益兴堂的一位老谱师。1989年,他师从潘绍初老先生,正式成为一名谱匠。随后的6年间,他跟着师父走家串户修家谱族谱,足迹遍布湘赣多地,谱师队伍人数最多时曾达到了20余人。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排版、铅字印刷被更多人选择,订单越来越少,坚守这个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1997年,眼看守着老手艺养不活一家人,吴汉涌也无奈转作他行,前往广东谋生。

在广东的10年间,吴汉涌对木活字印刷仍念念不忘。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各大景区、博物馆询问是否可以开设木活字印刷展示区。“木活字独特的古拙之美,深厚的历史底蕴不应该被时代掩埋。”吴汉涌始终觉得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爱。

2008年,吴汉涌回到家乡,和姐夫潘根业一起推开尘封已久的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工坊大门,恢复经营。

一旦决定坚守,便只顾埋头钻研。有业务的时候,他们就铆足劲做手艺,闲暇时则以刻碑谋生。2020年,吴汉涌被评为长沙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浏阳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很多文博会都邀请我们去做现场展示,还有学生来益兴堂研学体验……喜欢和关注木活字印刷的人越来越多了。”谈到木活字印刷的未来,吴汉涌充满着希望:“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我们计划拓宽木活字产品的空间,开展定制服务,开发木活字文创产品。”

轻轻拂过字盘上的尘埃,古拙的字模沉淀着岁月光华,吴汉涌眼里泛着光,他说:“只要敢想肯做,总会有出路。”

现在,吴汉涌的两个外甥已经接过了这门手艺,成为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新一代传承人。字坯制作、字模雕刻、捡字排版、印刷校对、拆版还字、分册折页、裁切装订、盖印编号等八大工序他们已经基本掌握,吴汉涌欣慰地说,“活字印刷也算是后继有人。”

新闻知多点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代金简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前有乾隆甲午(1774年)仲夏《御制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有序,金简等人奏议8件,后有金简撰记。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为《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之一种。乾、嘉时共印书134种,连同先行雕印的4种,合为一部丛书《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校刻严谨,印刷精良,纸墨俱佳。

此书是继沈括《梦溪笔谈》、王桢《造活字印书法》之后的第三部关于活字印刷方法的著述,且为三者之中唯一的独立专著,所叙更为详细、具体。刊行后,各地纷纷仿效,推动了清代刻书事业的发展,堪称中国活字印刷技术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此书先后被译成德、英、日等文字,得以广泛流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