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记者彭红霞
小河乡地处湘赣边陲,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革命老苏区之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这里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目前,这里登记在册的烈士有342名,还有许许多多尚不知姓名的英烈。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缅怀英雄、致敬英烈,3月28日,本报记者来到位于小河乡田心村的烈士陵园,祭奠那些英勇战斗、献出生命的先烈,追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高大巍峨的青山下、苍松翠柏环绕的“小河烈士纪念碑”格外雄壮。烈士纪念碑旁,是红叶石楠点缀的烈士墓区,当风吹过,摇曳的红叶仿佛诉说着无限的哀思。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卉
青山葬英烈
巍巍青山埋忠骨,潺潺溪水颂英灵。
进入烈士陵园,迎面而来的是一段陡峭的青石台阶,台阶盘旋而上,象征着革命坎坷曲折的历程。游客拾级而上,一步步走近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为集中安葬革命烈士,2011年,小河乡在田心村划出一块土地修建烈士陵园,历时近3年。”小河乡田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细兰说,2013年3月,小河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接受群众悼念。
“纪念碑的整体造型犹如雄鹰展翅,主碑体直指云天。”曾参与烈士陵园建设的工作人员陈永鹏介绍,这个造型象征着无数英烈不畏艰难险阻,为夺取革命胜利,奋勇前行的革命精神。
走近纪念碑,碑后镌刻着一段纪念碑文。其中写道: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河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这里纪念有名在册的342位烈士和众多还不知名的英烈。或许,他们的姓名我们将难以详考,但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牺牲精神,是这方土地永远的光荣和骄傲;更是激励小河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宏伟事业中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一棵棵挺拔的常青树,一块块镌刻着烈士姓名的墓牌,一场场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在场的人肃立一排,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烈士墓区,纪念碑左边被称为月湖,右边是日湖。这寓意着烈士们的精神如日月同辉,永垂不朽。”烈士陵园守陵员王标海告诉参观的游客,陵园内长眠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至解放前夕牺牲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等100名有名烈士,还有一个无名烈士合葬的大墓,他(她)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后人承英魂
站在烈士陵园的广场,一股英雄气,穿越时空,透过烈士纪念碑,依旧激荡人心。
陪同我们一起采访的是有着35年党龄的小河乡工作人员房坚,“我的伯父就葬在了这里,他牺牲的时候还很年轻,儿子才2岁。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把他的故事告诉了我,说做什么事都要勇敢,不能给伯父丢脸。”被先辈精神熏陶的他,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致力于乡村建设。
烈士虽已远去,但英名永存。今年是王标海做守陵员的第六个年头,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守护他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标海的家就在陵园前附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现在的他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到陵园看一看。有游客的时候,他会主动充当讲解员,讲讲他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故事;没有游客的时候,偌大的陵园内只剩下他独自一人在烈士墓碑间不停地忙活,擦拭墓碑、打扫墓园、清理杂草,一刻也不停歇。能为烈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他心理觉得很踏实。
“我们要把革命先烈们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教育好后代,不能忘记历史。”王标海说,在小河乡,很多人也都是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对烈士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就像亲人一样。
小河乡的红色记忆,始终让这里的人们引以为傲。“我们小河乡有很多烈士,作为红色沃土孕育的后代,我们小河的人做事就是有一个拼劲,不怕苦不怕累。”村民王志友是土生土长的小河乡人,他耳熟能详的红色英雄事迹,现在也成为了他儿子的睡前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创造更好的生活,是小河乡村民一直坚持的信念和目标。
红色热土启新篇
近几年,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周边的村民,党政机关、学校等单位都会来小河烈士陵园举行公祭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清明节祭拜革命先烈,已成为小河乡的传统。小河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林水清介绍,目前,乡政府委派了专人对陵园进行日常维护,接下来,还会完善陵园的相关基础设施,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先烈风貌、弘扬革命精神。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王标海的精心守护下,这座烈士陵园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小河乡早已褪去历史的硝烟。小溪河水流轻缓,波光潋滟,沿河两岸的油菜花田望不见尽头,湛蓝的天空下,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尽在眼前。
今年春节以来,位于小溪河“一河两岸”风光带的“鱼鳞坝”和“叠水坝”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为小河乡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小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小河乡将统筹全乡山水、人文资源,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红色·印迹
1930年6月初,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在严坪(石子岭)开办党校。第一期浏阳学院80多人。是年,浏阳县列宁图书馆在潭湾大兴祠建立,并开办了印刷厂。
1930年8月,红军三医院在小河乡田心村成立。1932年,医院转移。
1931年3月,县苏维埃政府在潭湾大兴祠建立浏阳县赤色造币厂,日产银圆100多枚,不久该厂迁至严坪庙背大屋,并扩大规模改名为湘鄂赣工农兵银行,日产银圆300枚。
1932年2月5日,中共浏阳县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小洞兰家大屋召开。3月28日,根据湘鄂赣临时省委指示,在横岭五美祠召开了中共浏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1933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湘鄂赣独立第一、二师合编成立红十八军,在小河乡田心村召开成立大会。该军成立后,与红十六军一起投入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为保卫湘鄂赣苏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料来源《小河乡志(1949-2003)》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