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王雅琴已经连续两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放弃了和家人的团圆,坚守在社区的工作岗位,服务居民。记者张玲
2月11日除夕夜,时钟嘀嗒嘀嗒走过万众瞩目的那一秒,迎来了农历新年,鞭炮声声、欢乐祥和。人们在家中烤着火、看着春晚、和亲朋好友互道“新年好”,这是最具传统意义的过年,是万千人心目中的团圆。
“10、9、8、7……”王雅琴也在倒数,看着秒钟走过零点,广场的上空出现了一朵朵绚丽的烟花,照亮了半边天。没有烤火炉、没有春晚节目、也没有家人在耳边的欢声笑语——王雅琴正在值班。
她已经连续两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放弃了和家人的团圆,坚守在社区的工作岗位,值守晚班。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实习生曾巧
连续两年,大年三十值守晚班
王雅琴是淮川街道联城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专干,出生于1992年,她老家在镇头镇,每年大年三十就是他们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团圆的时候,可是她已经连续两年缺席团圆饭了。
“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坚守岗位。”王雅琴说。为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许多人大年初一就去庙宇祈福,除夕一过,零点就会迎来高峰。淮川街道境内4座庙宇,每年春节期间祈福人数众多。可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为防止人们因庙宇祈福而聚集,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引导、劝退那些人。
实际上在过年之前,庙宇门口张贴了“春节闭庙告示”,同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平台、“党建+微网格”平台广发通知。虽然工作都已经做到位,但考虑到往年还有许多外地人开车前来祈福,还是得有人在庙宇门口值守,为远道而来的人做好解释工作。
“和去年相比,今年值守已经很轻松了。”王雅琴说,去年除夕,她也因为疫情防控在庙宇门口值守。彼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庙宇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及时闭庙,但来不及做告示工作,王雅琴和同事们整夜守在庙宇门口,向大家一一解释为何不能进庙上香祈福。夜晚气温低,天还下着雨,他们没法烤火、没有热茶,仅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遮雨棚,可就算有了这个遮雨棚,他们也没有坐一下的时间,一直忙到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他们才歇了一口气。粗略统计,他们一共劝退了几千人。
今年,依旧是漆黑的夜晚,依旧是低温天气,依旧是抱着劝退的任务,王雅琴站在庙宇门口,恪尽职守。
书写青春,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
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环卫工人一样,都是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但小岗位更需要奉献精神。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在于从年头到年尾,从白天到夜晚,只要居民有需要,就是他们的“在岗工作日”。王雅琴因为这一份坚守,这两年缺席家人的除夕团圆饭,她也已经多年和家人“四地分居”了。
“有时候觉得很对不住家人。”因为工作,王雅琴如今租住在城区;她老公胡亮祖籍在望城,人在杭州工作;他们的两岁女儿在镇头,由王雅琴的父母帮着抚养;有时候,女儿也会被送往望城婆家,由爷爷奶奶帮着带。这次过年,胡亮从杭州回来后,只和王雅琴相伴了两天,为了让她专心工作,他不得不带着女儿早早回去了望城,除夕夜,王雅琴在城区的亲戚家,吃了饭就去值守了。
一年到头,聚少离多,因为社区工作并非朝九晚五就能应对。为了上户登记信息,他们常常需要晚上、周末加班;为了调解纠纷,他们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必须随时到岗到位;为了帮助居民,他们除了熟悉自己的工作,还需要“岗岗通”……王雅琴很多时候只能牺牲自己的时间、牺牲对家人的关爱和关注。记得有一次,她大年廿九晚上才回到望城婆家,没想到大年三十一早就接到需要加班的信息,她连中饭都没吃就赶回了浏阳。
“社区工作既辛苦又繁杂,它需要情怀,需要奉献。”淮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工作人员是在小岗位发挥了大奉献精神。对于王雅琴来说,也许正是那一份初衷,那一份坚守,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使得她即便是在最平凡普通的岗位,也甘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