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桌家乡菜,两地人团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2-07 10:44:09
微浏阳
—分享—

09版深读-2.jpg

两个月前,闫成海(左一)接了父母来到浏阳,一家人都准备在浏阳过年,小年夜一家人做了一桌北方特色菜。记者张玲

24年前来浏开店,今年把老家父母接来浏阳

“饺子来啦!”2月4日,淮川街道新北社区闫成海家中,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了。闫成海一边摆碗筷,一边朝着厨房喊:“爸、妈辛苦了,快来吃饭!”

2月4日是北方小年,沿袭老家传统,闫成海一家做了一大桌子家乡菜,老少同桌,其乐融融。这次掌勺的是他的父母。两个月前,闫成海就接了父母来到浏阳,一家人都准备好了,今年就在浏阳过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实习生曾巧

一桌家乡菜,全是家乡味

闫成海今年43岁,是江苏邳州人,他和妻子1997年就携手来浏阳发展,在圭斋路石板巷开了一家炒货铺。邳州靠近山东,受北方饮食习惯影响,闫成海从小就是一手拿大葱,一手拿大饼。团圆饭,自然满桌都是家乡口味。

原本闫成海还邀请了姐姐一家,不过大人还在忙生意,已经放寒假的12岁外甥李再轩独自一个人来了。见大家都上了桌,闫成海特意多舀了几个饺子放在外甥面前,“孩子长个子,多吃点!”闫成海的闺女,19岁的闫梦泽就笑着调侃:“之前陪爷爷奶奶做饺子时,他都没出力呢!”闫成海哈哈笑着又把一盆烙饼摆在了外甥面前:“那就再多吃几个饼!”

桌上没有准备米饭,饺子、烙饼、煎饼、韭菜盒子、刀削面就是主食。邳州人做饭,去超市买面粉已经是“最大让步”了。什么饺子、烙饼、面,那都是自己做;如果在家乡,连面粉都是老人们种了麦子自己磨呢!

闫成海的父亲闫振飞今年71岁,母亲杜秀花70岁,是典型的邳州人,做美食的手艺自然也是杠杠的。

上午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做饺子时,闫成海的父母两人一个擀面皮,一个包饺子,他的一双儿女也来帮忙,两手翻飞,速度极快,刷刷刷就摆满了一桌子;做烙饼时,桌上的闹钟都比不得他们的生物钟,饼夹子往火上一放,上下一翻,等香味一飘就收手,将十几个烙饼摆在一起,每个饼的大小、色泽就像复制的一样。

除了主食,再看满桌菜品,满满都是特色菜。有腊八豆炒鸡蛋、炸丸子、炸小鱼、牛肉炒蒜苔、炒豆芽、炒东北红肠、炸虾片、白果炖汤、豆腐蘸酱……闫成海笑着介绍说,腊八豆是老人自制的,豆芽是老人水培出来的,豆腐也是头天做的,红肠、虾片和白果那更是家乡的特产呢!

“浏”在浏阳,两地人团圆

“吃哦!”三个孩子早已不拘束,捧着饺子碗就呼噜呼噜吃起来。李再轩是个“小吃货”,这边还在吃饺子,那边已经熟练地把牛肉、豆芽包在煎饼中,再一满口咬下去,嚼得直鼓起腮帮子,他满足地说:“爷爷奶奶,真好吃!”如果不是过年,三个孩子在浏阳读书,是少有机会回邳州的,更别说和爷爷奶奶一同吃家乡的饭菜了。

闫成海一家来浏阳发展后,直接把姐姐一家也喊了过来,如今姐弟俩都在浏阳扎了根。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在邳州也很常见,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做生意,老人则留守在老家。闫成海的老家还有4亩地,种的都是银杏树,平常是父母两人在打理。银杏是邳州特产,早些年产业发展得好时,直径五六十厘米的树能卖到一两万元一棵,银杏果按斤算能卖到四、五十元一斤。

老人们不外出,除了要打理银杏树,还因为家乡情结太重,不愿走南闯北。于是一年到头,邳州的许多老人和子女都是两地分隔。到过年时,气温能达到零下10℃,这对独居的老人们来说,尤其难熬。闫成海也是近年来说服了老人,每年过年都接父母来浏阳过年,年后小住一段时间再回去。

“还好今年早两个月前就把老人接来了,不然年底疫情形势趋紧,还不知道怎么麻烦呢!”闫成海很是唏嘘,更觉惜福。父母两人有些吃不惯浏阳饭菜,尤其不爱吃米饭,每次来他们总是大包小包带着家乡的食材,这也让他心里暖烘烘的,他明白,冷,不足以让父母离开家乡,是亲情、是团圆、是在浏阳的家,让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自己身边。

一家三代,他乡过年更感恩

相对于老一辈放不下的家乡情怀,不管是邳州美食还是浏阳美食,对闫成海和孩子们来说,都兼容并包、美味可口。尤其是闫成海的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浏阳、在浏阳上学,他们不仅不排斥吃米饭,对浏阳蒸菜和腊菜的喜爱甚至超过家乡菜了。

“来浏阳这么多年了,可不就是第二故乡吗!”闫成海说,他帮着父母把从老家带来的年货食材摆好,再将妻子买回来的“福”字倒贴在厅中,挂上对联和红灯笼,不用细听过年的脚步声,家中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浓。

整整24年了,他人生中的许多大事都和浏阳有关,如今再将父母两人从家乡接过来,这一份意义,是内心早早就认可了“他乡变故乡”的情谊。

细心包了两份炒货美食,这是他过年前准备向朋友们、邻居们拜年必备的一份小心意。早些年来浏阳时,闫成海和他的父母一样,家乡情结重,再加上他性格略微内向,连带做生意都带了些腼腆。

可是回忆起来,除了自己给自己施加的一些压力,他的人际交往却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邻居李女士就曾给他女儿买过衣裳、买过零食;邻居江先生是做海鲜生意的,也时常给他们家送特色菜、特色产品;他在浏阳做生意时,遇到问题、难题,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会事无巨细地帮忙,为他解决问题,提供许多便利。

“孩子们就更不用说了,同学、朋友都是浏阳的。”闫成海笑着说,早些年他买了房子以后,对未来的计划就更离不开浏阳了,他的下一代、他姐姐的下一代,可能未来都会将浏阳当做家乡,在这里读书、工作,甚至成家。

在闫成海看来,人与人之间的际遇如果说是缘分,那人和一座城市的际遇,同样也是缘分,如果不是那些年浏阳人对他的接纳,如果不是这些年他在浏阳感受到的包容和温暖,也许他和很多家乡小伙伴一样,还在漂泊,居无定所,但一年又一年,如今的他们一家三代都在浏阳,感受着春节临近,感受着团圆的喜悦,这一份缘分,对他来说,何尝又不是一份感恩呢!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