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更加兴旺 设施日趋完善 村容越来越靓
通过发展烤烟种植、生猪养殖等种养产业,长春村的村民们实现了增收。长春村供图
在绵绵秋雨中,沿着沙市镇长春村的村道一路上行,山水田林错落有致,树木郁郁葱葱,一派“村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好风光。
绿意盎然的红薯田、挂满枝头的柚子,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的一切,很难让人将如今风景秀美、道路畅通的长春村与贫穷落后的省定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精准扶贫的“春风”让这个省定贫困村不但摘了“贫困帽”,还焕发了勃勃生机,当地产业越来越兴旺、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村容村貌越来越靓丽……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蒋萌萌
产业脱贫,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长春村下辖23个居民小组,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山多地少,农业生产落后,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差,脱贫难度也随之增大。
“如何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助力脱贫?”面对这一问题,市发改局驻长春村帮扶工作队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导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业帮扶协议,发展红薯种植、加工、烤烟种植和农业养殖。
而当地产业兴旺与否,走进长春村,听当地村民讲述的故事,你就能知道答案。
“我们去年买了新车,今年还在镇上买了商品房。靠着养猪,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说着说着,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根跳有些兴奋,他一边介绍着这几年他家的变化,一边往猪圈走去。
而在2015年前,他家还过着穷日子,当年在长春村产业扶贫动员会上,周根跳下定决心做产业,开始发展生猪养殖。
可他的养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2016年,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周根跳所养的40多只仔猪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全部死亡。
“村上知道了我的情况,给我找来了农技部门的专家,教我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周根跳说,得知他缺少资金,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金融扶贫政策为他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帮他联系饲料厂家,尽可能地为他减少成本。
如今,周根跳每年的生猪流转量达到100头,年收入近8万元,成为了村里有名的生猪养殖大户。
“现在,村上共有7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平均年增收可达1万元以上。除今年预计兜底脱贫的10户外,其余全部实现了脱贫。”面对一天一天兴旺起来的种养产业,长春村党总支书记颜竹发相信,长春村一定能绽放脱贫致富的“长春花”。
村里多了个百姓大舞台
9月22日上午,沙市镇长春村的村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热闹非凡。门球场内,老人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地上滚动的小球;广场上,舞蹈队伴着欢快的旋律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开心玩耍。
“门球既能动脑又能锻炼筋骨,我们村上的老年人都喜欢,有些人早上5点多就来练球了。”村民黄水根拭去额上沁出的汗珠说,“你看,大家玩得多开心。”
“过去我们村是贫困村,没有活动场地,闲的时候就是串门打牌而且还很容易闹矛盾。”聂妙琴是村里广场舞队的一员,在她眼里,村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不仅为村民活动提供了条件,还让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1500平方米的健身活动中心,不仅有齐全的健身设施,还搭建起了百姓大舞台。每逢节假日,村民们都会在这里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村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是长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项目与配套设施建设的缩影。
“2015年我刚到这里来的时候,这里连路灯等没有,我们晚上只能打着手电筒去上户。路面也是坑坑洼洼,不是踩得一身湿,就是摔得一身泥。”市发改局驻长春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廖洲告诉记者。
近年来,长春村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民钱包鼓了起来,村容村貌也有了大变化。安装了160多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了集镇6.5公里路面的提质改造、部分泥沙路改造成了油砂路,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新闻特写
六旬老党员带动2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秋日的清晨有些寒冷,不到早上6点,63岁的罗平汉就已经带着工具,来到了自家的养殖基地。
罗平汉是沙市镇长春村第五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村里20多户贫困户的致富带头人。
2016年,罗平汉成立了金马种养合作社,开始发展养殖产业。今年,他的合作社养殖了近6000只鸡,1000多只鸭以及一些的山羊和水产:“我们村山多田少,我就利用林地散养土鸡,今年我的鸡能卖到80元/公斤呢。”
在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罗平汉还主动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我自己以前发展小规模种植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通过办合作社带动村上的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贫困户可以自行销售,实在没有销路的,由合作社和党支部一起负责帮销,每户都能实现至少增收5000元,多的有上万元。”除了销售,贫困户养殖的鸡苗、鸭苗等以及饲料都由合作社免费提供。
每周,罗平汉都会到这些贫困户的家里去转转,看看他们养殖的情况,传授一些新的技术。
在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罗平汉也开始研究农村电商模式,“我还在抖音注册了一个账号,平时会在上面发一些农产品的视频,现在还有不少网友找我下单呢。”
“虽然今年我已经63岁了,但我身体还好得很,还会继续把合作社坚持做下去。”罗平汉说,现在合作社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他还会继续探索更多更高效的种养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带领大家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