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林专寻一些被虫咬过的竹子,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就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竹制品。记者彭红霞
退伍老兵王竹林,今年59岁,家住小河乡潭湾村严坪片。小河乡大多数村民都是发展种养业,王竹林吃得苦霸得蛮,各种农活他都会做。不过如今他却常常做些连邻居们都看不懂的活,比如背着竹筐去爬山,专往竹林深处走,千辛万苦地背回一筐筐竹筒,大家探头一看,哎呀!一根好竹子都没有,全都是“坏的”“怪的”!能拿来做什么?
“放到闲鱼上卖呀!”王竹林总是哈哈一笑。大伙儿迷糊了,什么鱼?什么鱼和竹子一起卖?慢慢的,大家恍然大悟——哎呀!老王你也太潮了!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精雕
精心制作奇形怪状的竹制品
近期秋雨绵绵,天气开始变凉,不过太阳也时不时从云层中露出脸来,帮助农家人晒干农作物。王竹林家的院子和大厅里,晒满了各种各样的竹筒及竹制品。经过加工,这些竹制品都已经脱水,颜色由青翠的绿色变成了淡淡的黄色。
“竹筒、竹节、竹梢、竹根……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加工。”王竹林介绍,小河的竹子种类繁多,除了毛竹、楠竹,还有龟甲竹等,都各有特色。尤其是龟甲竹,竹竿的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线条状,形如龟甲,单看又似龙鳞,凹凸有致,极具特色,有次他在深山看到觉得很惊奇,就带回来了。
带回竹材料后,他会烧水将其蒸熟脱水,然后晾晒干,避免竹材料生虫长霉。竹材料经加工后,颜色由绿转黄,色泽柔和,竹子上的绒毛脱落,质地更加坚硬。经过这一步后,就可以直接进行雕琢加工了。王竹林打开工作间的柜子,只见里面摆满了各种工具,矬子、刨子、刀片等等。有时间,王竹林会细细查看这些材料,他并非工艺师,做不出雕刻艺术,只是对材料略作加工。
成品、半成品出来后,他再分门别类摆放在家里。邻居们好奇,它们和普通的艺术品不同,看起来都奇形怪状,“正常”一点的有笔筒、手杖,有的则根本不知道其用途。
特色
专寻“歪瓜裂枣”的怪竹
单看这些作品,十分精美,竹制品身上的图案也栩栩如生。王竹林摆摆手,说图案并不是他雕刻的,许多竹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虫咬,“成年后”一身伤痕,这些伤痕比人工雕琢的更具特色。他上山觅竹,除了寻找特色品种,主要还是寻找这些带“伤痕”的竹子。
“竹笋从土里冒出来时鲜嫩多汁,极易招惹虫子。”王竹林介绍,那些虫子绕着竹笋咬,啃出了一条条虫道,等笋子变成竹子,虫子咬不动了,那些“小时候”被咬过的地方就变成了一幅“画”。仔细看,这些虫道有的是一条条灵动的线条,有的是奇奇怪怪的坑洞,有的更像一幅山水画,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小河山脉起伏,连绵不断,竹子遍地都是,“伤痕”更是各具特色,绝无重合。
“找竹子很辛苦,很累,也很危险。”王竹林说,受竹林生长规律以及天气影响,他只有夏秋两季才会入山。他很少进附近有主的竹林,为了寻找符合要求的竹子,他会前往深山密林,有时会爬山涉水十多公里去寻找,回来时往往已经天黑。
累还是小事,危险更是不可避免,王竹林挽起裤脚示意大家看他的小腿,腿上有一块淤青,正是最近觅竹时不小心摔伤的。深山还有很多野生动物,有次他和一头野猪正面相逢,彼此相隔也就数米远,这一“巧遇”吓得王竹林一身冷汗,当下腿脚都麻了。不过野猪见他没有冲过来,反而哼哼唧唧转身离开了。夏秋时节还容易遇到蛇,有些蛇就盘绕在竹子上,得有好眼神才能避开这些危险。
创新
二手交易软件“玩得溜”
千辛万苦带回来的竹子,自然希望卖个好价钱。王竹林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APP上注册了账号,将竹筒竹制品的照片挂上去,目前已经发布了一百多条动态。这些天然竹艺非常惹人关注,有的精品能卖个两三百元,普通的也能标价六七十元。
“老王你还会玩闲鱼啊?真不错呢!”大家都很意外。
“我也不想脱离时代啊!”王竹林哈哈笑道。玩竹艺他是向村邻王盛泉请教的,从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到精品应该怎样打造,到如何开创自己的特色,甚至要如何推广自己的营销号,他都认真咨询过。他在“闲鱼”上给自己取名为“老兵竹艺”,且很快就学会了操作智能手机,包括图片上传、线上客服、快递发货等。
作为快60岁的人,王竹林说不学习、不挑战,就会跟不上时代。
顺手拿来一个产品,王竹林让大家猜是什么——这个作品就像是父亲随意给孩子砍下的一个弹弓,没有雕刻也没有加工,结果猜“玩具”的都错了,这是用来拨弄茶叶的茶具;还有一个竹节底座,两头朝中间弯,有人猜是“烟灰缸”,谁知道这是北方地区用来“盘手”的工具,类似于盘核桃;还有一些竹子“印章”,其实看起来就是一块竹根……王竹林说,工艺品并不一开始都是“高大上”,它的本质是源于生活、便利生活,从这点来看,返璞归真是他能快速上手的优势。
“我还打算做点自己的特色产品。”王竹林说,如今他在“闲鱼”上摆放的产品基本是以“天然”为主。看到有樟木珠子、檀木珠子,就想到能不能做特色的竹珠。虽然不知道是否能成功,但他笑着说,失败也不怕,这样生活才有意义呢!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