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三道菜、五双筷子
吕兴梅增设了3条新家规,不仅自己以身作则,也带动家人一起践行文明新风尚。记者张玲
家规,和家风、家训一样,是长辈教给下一代的处世之规、立身之本。老一辈人的家规,讲究立身、安家、平天下,时代在向前,环境在变化,好的家风依旧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近日,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民73岁的退休老教师吕兴梅就增设了3条新家规——吃饭使用公筷、垃圾分类和坚持锻炼,并带头执行,要求儿孙们都要践行。这一家子,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新家规还在小区吹出新“食”尚、新风尚,邻居纷纷叫好。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使用公筷
只有两个人吃饭也要用公筷
7月21日,北正社区鸿宇小区,吕兴梅和她女儿正在用餐。两个人、三道菜,桌上却放了五双筷子。原来因为实施了新家规,一家人用餐必须使用公筷,这样既健康又卫生!
吕兴梅是这个家使用公筷的倡导者。提及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吕兴梅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公共卫生成了她最为关注的事。她对子女们说,一菜一筷、一汤一勺,使用公筷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以后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请朋友吃饭,都应该推广使用公筷。
刚开始一家人还有些不习惯,吃着吃着就忘了使用公筷。吕兴梅的女儿说,有时她会不自觉地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去夹菜,有时吃着吃着就发现自己吃饭的筷子居然是公筷!总之吃饭的时候,总有人“啊呀”一声叫起来,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也发生过不少“糗事”。吕兴梅却不在意,说刚开始大家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必须要坚持使用公筷。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现在的效果我觉得很不错了!”吕兴梅有些兴奋,说如今连小孙女给她夹菜都知道用公筷呢!这种变化让她更加觉得推广使用公筷这件事很有意义,而且作为家庭主妇,她发现使用公筷对践行“光盘行动”也非常有利。如从餐厅、饭店打包回来的菜,如果没有使用公筷,还是不太卫生。
绿色生活
垃圾要分类,果皮、剩饭作花肥
吃完饭后,吕兴梅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果皮、剩饭埋在泥巴里,可以做花肥;纸箱、塑料瓶可以打包当废品卖,也可以直接给小区垃圾分拣员。这两年垃圾分类在浏阳已然成了一种潮流,吕兴梅将其列入了新家规,让家人践行,这也是她以身作则的表率。
“承蒙大家看得起,去年选举我为鸿宇小区党支部书记。”吕兴梅说,晚年她还能服务小区,发光发热,这也是她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耀。每天吃完饭,她都会抽空去小区走一走、看一看,看垃圾分拣员是不是尽职在工作,看小区卫生是否干净整洁,有时遇到邻居,她会和对方聊聊天,也因为她认真学习并且践行垃圾分类,和邻居们聊起时,大家都有共鸣。
“垃圾分类是大家的事,也凝聚了小区居民的感情。”吕兴梅说,鸿宇小区成为践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后,邻居们倒垃圾时会相互交流、互相认识。疫情防控期间,小区有3个出入口需要24小时轮班值勤,“一发动,就有6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与测量体温、排查重点监测人群的工作,保护小区、保护邻里!这么团结,哪个不说我们小区好?”吕兴梅感慨道。
这时,邻居彭桂枝来敲门,两个老人对门对户住着,每天都串串门。而且两人都爱养花,阳台上各种花儿迎风摇曳,这种绿色生活也成了很多邻里交流感情、推广绿色生活的纽带,大家彼此上门赏花、扦插分享。
坚持锻炼
迈开腿,每天出汗1小时
傍晚,吕兴梅的“舞友”来约她跳广场舞、散步了。别看吕老今年73岁,邻居们都说她看起来像60岁出头!其实,吕兴梅的“保鲜秘诀”和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吕兴梅表示,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加强锻炼,每天出汗1小时,这不仅要加入“家规”,还应该作为“全民健身”进行推广。
“谁不希望一家人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呢?”说起这话时,吕兴梅的眼睛忽然红了。客厅里摆放着她老伴的遗照,她的丈夫于2018年与世长辞,离开了这个至今还未“分家”的大家庭,这成为了吕兴梅晚年最大的遗憾。他们夫妇相守几十年来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从不吵架,对一子一女的教育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唱白脸时一个就唱红脸,一个严厉批评时一个就谆谆教诲。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吕兴梅和丈夫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家风,也把这种生活态度传递给孩子。如今子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为人处世,都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如果老伴还在世,肯定会很支持新家规,可是……”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如今吕兴梅将“加强锻炼”加入到新家规,就是希望子女和孙儿们都要明白,健康的身体是完成梦想和使命的前提,亦是对家人的负责和关爱。
“吕兴梅老人的新家规在我们社区树立了典范,引发了很多人效仿。”北正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剑对此点赞道,她说吕兴梅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她在晚年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行动阐述了家风的传承,更在邻里和小区里传播了正能量,推动了新风尚的传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