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编者按:“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为展现浏阳全市上下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本报今起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讲述小康路上动人的故事,展现小康路上奋斗的身影。
张运通正在放羊。依靠养殖黑山羊,他从一名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记者张迪
端午节临近,54岁的老张又进入了忙碌时节。前来订购黑山羊的顾客络绎不绝,为了保证黑山羊的品质,他每天都要给羊“体检”一次。老张说,“做什么都要讲诚信,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老张叫张运通,是文家市镇岩前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年老体弱,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女儿在读大学,2014年他们一家四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2014年年底就脱了贫,但对于如何致富老张很发愁。好在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老张一家通过养殖黑山羊,找到了致富之路。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方平
“致富靠劳动,不能总躺在‘政策温床’上”
岩前新村位于文家市镇的东部山区,地广人稀,山多地少,原是浏阳3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517人(已脱贫136户509人)。区位相对偏僻,让这里的生态得到较好保护,山林茂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山林资源,不正是发展黑山羊养殖的好地方吗?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志智双扶”,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黑山羊、蜜蜂等养殖产业。加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的支撑,偏僻的岩前新村快速发生巨变。
“致富靠劳动,不能总躺在‘政策温床’上”。老张家的变化,从2015年申请扶贫贴息贷款开始。新建羊舍,购买羊崽……他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全部投入发展产业。为了掌握黑山羊养殖技术,文化不高的老张又重新拿起了书本,利用晚上时间一章一章学;村上举办养殖培训班,老张也总是第一个到。
寒冬为羊舍烧火增温,暴雨天及时转移羊崽。老张的付出也很快有了回报,通过自繁自养,黑山羊的养殖规模稳步发展。2017年开始,他的黑山羊年出栏量超过了10头。
“加上蜜蜂、土鸡等养殖产业,一年纯利润超过8万元。”掰着手指,老张认真地给记者算起了近三年的年纯收入。2018年年底,为了方便送货,老张还购买了一辆小车。“家电一应俱全,出门有小车。”老张说,这就是他一直向往的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老张致富后,也不忘帮助其他贫困户。黑山羊养殖、蜜蜂养殖、土鸡养殖……在老张的带领下,不少贫困户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信心。据统计,2016年至今,老张已带动村上3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成为大家公认的致富带头人。
有了带头人,还需要合作社作后盾。2018年开始,为进一步发展黑山羊扶贫产业,岩前新村支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入浏阳市盛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贫困户自身能力和意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展黑山羊、蜜蜂、土鸡养殖产业,通过统一发放生产物资、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举措,彻底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第一年领了3只小羊,年底卖了2只赚了4000多元。”村民张基来是2018年发展起来的养殖户之一,去年通过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和在花炮厂务工,他们家顺利脱了贫。
“小康生活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张基来说,如今通过自繁自养,他的黑山羊养殖规模已经达到6头。“毛价40元/斤,黑山羊已经成为我们的‘致富羊’了。”今年,张基来辞去了花炮厂的工作,专心发展黑山羊养殖。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志智双扶’,大力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岩前新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亮介绍,从2018年起,他们已帮扶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黑山羊养殖。目前,养殖规模超过10头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户,7至9头的有12户。
“每到下午2点,放羊时间一到,贫困户们都会赶着黑山羊上山,山冲随处能听到羊叫声,热闹得很。”周亮说,每每听到这些声音,他们都会感到由衷地高兴,“因为,这就是小康路上最美妙的声音。”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