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文路步行街上,不少市民在此地摆摊。这些摊位集中有序摆放,吸引了过往市民的关注。记者彭红霞
早晨的豆浆、下午的糖油粑粑、晚上的烤肉串……路边美食,最刺激味蕾;路边售卖的发饰、服装,总能让人收获满满的快乐。
有人说,2020年最火爆的,也许不再是直播带货,而是“地摊经济”。在时装、饰品、日用品等摊位前,腾升起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娜
河南夫妻浏阳“摆摊”,“生意还不错”
“玉米玉米便宜卖,10元6个”“这里有新鲜的杨梅,十分好吃”……6月4日晚上7时许,在城区步行桥,叫卖的吆喝声已此起彼伏。入夜了的步行桥,凉爽而热闹。
短短的一段步行桥,云集了40余个地摊,有传统的火焙鱼、包子、粽子等食品,还有年轻人带来的时尚耳饰等饰品。
在这些叫卖声中,有新鲜加入的年轻人,也有外地商家。步行桥上,一对来自河南的中年夫妻支起了货架,卖力吆喝吸引市民前来选购服装。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把郑州的服装店关了,把店里存货带来浏阳投靠亲戚。现在亲戚帮忙照顾孩子,我们就在外面摆摊。”这对河南夫妻告诉记者,这几天生意还不错,每天都能卖出不少衣服,“希望今天也能早点卖完回家。”
还有许多市民跃跃欲试,加入“练摊”大军。“我这几天都在研究摆地摊这件事,我打算去网上进货,专门卖发带一类的小饰品,就在浏阳河中学附近摆摊。”95后女生小周说,她以前上大学就摆过地摊,现在“地摊经济”火了,她打算加入其中。
相比小周,小聂则是名副其实的“行动派”。昨晚已经是小聂第6次摆摊,过去毫无摆摊经验的她,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就出来摆摊卖耳饰。“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10多对,能卖一两百元。”在小聂看来,夜里摆地摊,也是增加收入的好法子。
“地摊经济”火了,部门将加强引导
全国两会之后,“地摊经济”成为热词。此前,中央文明办也发布消息: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早在今年4月份,浏阳市城管局出台了《关于助力“三间”经济的十条措施》,其中包括放宽场外促销宣传审批条件、允许商家在划定区域进行摆卖,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助力浏阳夜间、乡间、网间“三间”经济发展。4月28日至5月5日,淮川街道首届美食文化节就在步行街商圈火爆开场。
如今,市人民医院新院试运行后,旧院周边的商铺老板对生意多少有些担心。“希望这里地摊经济能火起来,我们的生意也会跟着好一些。”人民中路一家糕点店老板说。
“好怀念小时候嗣同路那里的烧烤摊呀,市人民医院搬走后,那里的商铺人气下降了,要是能利用起来重新搞起夜市一条街也不错。”网友“盼头咸鱼”在“微浏阳”微信公众号的这条留言获得130个赞(截至6月4日22:00)。
“出来逛一逛,买一买,多开心!”市民王雪说。不难看出,群众期待,个人的小期盼能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微观的民愿能汇入宏观的民生,每个人都能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我们正在抓紧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届时将通过官方渠道广而告之。在此之前,我们也会加强引导,确保不影响交通和市容,希望摊主们也自觉有序摆摊。此外,步行桥临河,市民们逛地摊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市城管局淮川中队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