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抱团发展,成立食品生产公司,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记者彭宇蔚
现在距端午节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关口街道道源湖村已是粽香四溢。
道源湖村是远近闻名的“粽子村”,全村5100多人,有四五百人的生计与粽子“绑”在一起。
道源湖村党总支书记周英国说,今年村里成立了公司,办起了食品加工厂,大家从单打独斗,变成了抱团发展。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谭轶予
传统手艺
作坊经营遭遇标准化难题
两片箬叶交叠在一起,卷成漏斗状,放入糯米和配料,随着手指的翻动,用麻绳一绕、一捆……糯米和箬叶合为一体,一个粽子就此诞生。
在浏阳,粽子是端午节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平时,粽子也是市民早餐的“常客”。而道源湖村村民的包粽子手艺,在浏阳早已远近闻名,是不折不扣的“粽子村”。
周英国介绍,村里有四五百人从事粽子的生产销售。还有不少村民在常德、南昌、武汉等全国10多个城市包粽子、卖粽子。“小小的粽子,关乎村民的生计。”
然而,长期以来,道源湖村一直是作坊式、家庭式生产粽子,在销售上一直比较被动。“早些年,我们做的粽子主要销往超市、早餐店和学校食堂。”村民罗先生说,向超市供货必须有QS食品安全认证,学校食堂的进货管理则还要更严格,因此手工作坊制作的粽子,在食品安全标准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也是制约道源湖村粽子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抱团发展
成立食品加工厂,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激活粽子产业的发展潜能?道源湖村支村两委多次考察、商量后,决定组建公司,成立食品加工厂。
今年5月,湖南道源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并注册了“湘情原”品牌,除了传统粽子制作还增加了腊制品、土特产、饮料等产品。
传统的老手艺被搬进了现代厂房,粽子生产加工每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千余平方米的厂房内,粽子的出货量每天达5万只。产量上去的同时,还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化。
村民李伟一家一直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在全国多个城市生产经营粽子,“‘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不仅规模难以壮大,收账也是个难题。”今年端午节前,李伟一家没有再赴外地卖粽子,而是入股村里的公司,并担任粽子生产厂的厂长。
“现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外销售有提成,在公司任职有工资,年终还有分红,比以前单打独斗好多了。”李伟说。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慢慢稳定,人气也越来越旺。原本计划远赴四川、湖北等地包粽子、卖粽子的70多户村民今年都留了下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下阶段将进一步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公司,众人齐心协力,共同致富。”周英国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