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消费,如何上道“保险”
美容店关门停业快半年,却没有给消费者退还预付卡上的余额,消费者决定集体起诉,要求店方退款。记者李小雷
营业时,用折扣优惠吸引消费者充值预消费;停业后,却不退还预付卡里的余额。近段时间以来,浏阳接连曝出预付卡消费纠纷事件。最近,将军路的一家美容店停业后未退还预付卡余额,被消费者集体投诉。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美容店停业快半年,预付卡余额迟迟不退
将军路一家名为“本特丽·美咖”美容店,门上张贴着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一张停业通告。
该店会员向女士就住在附近,每天都会关注这家美容店的最新动向。她说,自该店停业后,她和不少会员都向门店负责人提出退还预付卡余额的诉求,但至今没有获得退款。
目前,有50多名会员组建了一个维权群,涉及预付卡余额初步统计有30余万元。
“尽管原来的门店没有转让,但没有再次营业的迹象,现在连店主也很难联系上。”向女士说。
消费者决定集体起诉
在此期间,向女士等人多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也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但事情并没有他们期待得那样顺利。
“我们当时以诈骗报的警,但警方认为这是一桩合同纠纷,建议我们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会员彭女士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调解不具备强制约束力,虽然执法人员多次到该店了解情况,但最终因店主拒绝调解而宣告失败。
市场监督管理局荷花所工作人员出具的相关文书显示,去年年底,市场监管部门就对该店下达了询问通知书,责令该店退还消费者预付卡余额。
“我们本来计划组织双方进行一次深入调解,但店方称希望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问题,已不具备调解的条件。”工作人员表示,因调解未果,他们只能为消费者起诉该店提供便利。
5月21日,记者多次拨打店方负责人的电话,尝试联系对方,但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彭女士说,目前她和多名消费者已经准备集体到法院进行起诉,要求店方退款。
新闻观察
预付卡消费维权为何这般难?
近年来浏阳已发生多起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汽修保养、摄影、健身等行业。
记者梳理发现,浏阳预付卡消费者投诉案件主要反映的问题集中在预付卡消费经营主体不合法、恶意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服务、变相涨价、霸王条款、突然关门消失、单方面终止服务等几个方面。
为什么预付卡消费纠纷频发?声威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惠表示,纠纷发生之后,无论是投诉还是起诉都属于事后监管,事实上就算赢了官司,如果商家没有还款能力,法院也无法执行到位。
“在预付卡消费监管方面,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健全。”谢惠说,从司法实践来看,在预付卡消费管理上,应该加强事前监管,明确什么样的主体可以发行预付卡,明确它的资金规模是怎么样的,“发行预付卡之后,是否应当预留一部分保证金,以备将来发生纠纷,商家有足够资金向消费者履行退款义务,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其实,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实施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从事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的发卡企业,必须到商务部门进行备案,纳入监管。
按照《办法》要求,规模以上发卡企业将20%至40%的预付卡预收资金交由银行存管。企业也可以使用担保预收资金的保证保险、银行保函等方式冲抵全部或部分存管资金。
“这一制度可以防止企业滥用预收资金,在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时,也能对受害的消费者提供资金赔偿。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道‘保险’。”谢惠说,但从现状来看,大量发卡企业未进行备案,加上缺乏监管手段,监管部门也无从知晓商家的基本信息,“这也是造成预付卡乱象的一个原因,不管什么规模的企业,有没有发卡资质都在发卡。”
据了解,从消费者投诉到定性商家的失信行为,并纳入信用监管的机制正在建立,但要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全方位信用监管,还需一定的时间。
新闻追追追
《会员卡余额如何退,“卡”住消费者》后续
部门介入调解,涉事商家开始退款
浏阳日报讯(记者李小雷)5月21日凌晨5点,通宵等候在集里派出所的陈女士,终于拿到了预付卡余额。
陈女士是庆泰南路一家美发美容店的会员。该店于5月1日突然停业,数百名消费者的预付卡余额没有退还(详见5月19日《浏阳日报》06版)。
经过公安部门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调解,该店负责人于5月20日开始,陆续向会员返还预付卡余额。
“该店关门前,就已经注销了工商营业执照。”陈女士说,他们向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并汇总了涉案金额。警方了解情况后,当即与该店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说明了利害关系。
该店负责人同意到集里派出所返还已登记会员的预付卡余额。“从20日上午开始,派出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陈女士说,退款一直持续到5月21日凌晨,仍不断有消费者不断赶来。
“会员的预付卡余额我们都已经统计好了,资金也都准备到位了。”据该店工作人员李先生说,在接下来几天里,他们将把钱退还到位。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