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龙伏镇相市村,一辆加装了撒肥机的拖拉机在田间驰骋,将白色的生石灰均匀撒入稻田。据介绍,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撒施不仅更均匀,效率也大大提高。以前人工撒施,一天15亩还要加把劲,现在机械撒施1天150亩不成问题。
浏阳日报讯(文/图记者罗方平张迪)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为了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农机成了当前春耕生产的“主角”,如同十八般武器,各显神通。
“600亩早稻,马上就全面完成翻耕。清明节后平田,之后就可以插秧了。”3月15日,沙市镇沙市村,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必敬长舒了一口气。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耕启动较往年迟了一些。为了抢抓农时,他聘请多名农机手同时作业,一步步将时间“抢了回来”。
“以前100亩田翻耕要掉一身肉,现在有了农机,1000多亩都不在话下。”站在田埂上,看着田间翻耕机、筑埂机来回忙碌,许必敬聊起了他与农机的故事。20年多前,南下“打工热”兴起,浏阳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打工,人口众多的沙市村也不例外。“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很多农田就闲置下来。”泥水匠出身的许必敬觉得这是个商机,便流转了60多亩农田,成了种粮大户。
许必敬的水稻产业发展巨变,从2005年开始,为了帮助农户稳定生产规模,保障粮食安全,我市启动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借着农机购置补贴的东风,他先后购进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水稻生产逐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如今,许必敬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超1000亩,每年产粮过1000吨,除了供应当地居民、企业外,还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走进了长株潭市场。他的儿子许海明已经接过他的“接力棒”,继续耕耘。
记者从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获悉,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59.2万千瓦,农机拥有量14.9万台套,农机专业组织已增加到194家。以此为支撑,全市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增长到82.57%、71.66%,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春耕不等人,农时贵如金。话别许必敬,沿着永社公路一路前行,公路两旁的稻田里,一台台农机轰轰作响,驰骋奔忙。它们既保障了春耕生产,也减轻了劳动强度,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体循环育秧系统
大棚空间利用率提高3倍
“长势良好,系统运行正常。”3月25日下午,龙伏镇湖南鼎钧种养专业合作联社育秧大棚内,工作人员刘志广正在仔细检查立体循环育秧系统的运行情况。
一直以来,大棚集中育秧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此,联社购入了我市首套立体循环育秧系统。刘志广介绍,系统共分八层,40分钟转动一轮,能让每一层秧苗在顶部照到阳光。
“一套系统可以摆放800多盘,较以前平铺在地上,利用率提高了3倍。”刘志广说。
翻耕机
一天可耕地60亩
3月15日,沙市镇沙市村,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翻耕机正来回在田间奔忙。这是第一轮翻耕,有了这台农机,一天可翻耕50至60亩田地;第二轮平田,一天可完成15亩。
自动水稻播种流水线
播种速度提高2到3倍
3月10日上午10点,湖南鼎钧种养专业合作联社,一条全自动水稻播种流水线正高速运转。铺基质、洒水、播种、盖面肥……不一会儿,一盘盘成品秧盘就被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以前一条流水线需要6至7人操作,现在只需要4个人。”联社负责人刘国斌介绍,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现在不仅育秧所需的操作人员少了,效率还提高了2到3倍,一条流水线每小时能播种1000盘以上的秧苗。
植保无人机
1天可给200亩油菜喷药
3月25日下午3点,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油菜基地,在负责人许海明的操作下,一台六旋翼的植保无人机迅速升空。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着药剂均匀散开,精准喷洒到油菜上。
阴雨天气不断,油菜易发霜霉病,要抓紧防治。“正常情况下,植保无人机1天可给200亩油菜喷洒药物。”许海明告诉记者,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5倍。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