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剑桥大学研究生林卓宇祝所有人都能描画出自己的2020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1-23 10:01:59
微浏阳
—分享—

5岁写下第一篇作品,11岁出版首部30万字文集,15岁成为湖南作协最年轻会员,16岁荣膺全国史上最年轻的作协理事,17岁囊括“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冰心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在内的300项中国青少年文学赛事奖项,18岁当选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有“中国‘90后’作家掌门人”之称的林卓宇就是那个一路“开挂”的“别人家的孩子”。提前半年结束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本科学业后,3个月前,林卓宇开启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习生涯。

春节前夕,记者通过微信采访了林卓宇。日前,在他就读的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的中国年活动现场,他也给所有浏阳人发来了新春祝福:祝所有人都能描画出属于自己的2020。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

谈学习

本科提前毕业,赴剑桥读研

一直以来,不少人都是通过媒体了解林卓宇的动向。这几年,他去了哪里?2015年8月5日,林卓宇进入世界老牌百强名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修读创意写作专业,为今后的文学道路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2018年12月,林卓宇不仅提前半年完成了本科学业,还同时获得创意写作、英美文学、哲学三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此外,因成功完成了针对哲学与英美文学专业的两篇荣誉毕业论文,他还获得了由亚利桑那大学荣誉学院颁发的达芬奇论文奖。

2019年10月份,林卓宇正式开始在剑桥大学的学业,被录取时,还当选为剑桥信托学者,并获得剑桥大学人文学院颁发的全额奖学金。目前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亚洲与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位。

从文学跨界到区域研究?“相对于本科,硕士显然是跨专业了。”不过,林卓宇认为,现代人文学科之间的边界本身就是流动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也很常见。“而且我现在的主要研究课题依旧集中在文学,所以这其中的难度可能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

谈未来

跨界不停,让文学创作更出色

对于未来,林卓宇计划博士研究做比较文学,“因为这个庞杂的领域可以较充分地调动我在文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电影等各个场域里的兴趣和智识经验。”

换句话说,林卓宇走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做准备。

“确实,目前在剑桥的学习主要是为将来的博士研究做准备。”林卓宇说,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亚洲研究方面的一些高阶训练,毕竟他虽然拥有中文背景,但本科的学习完全是沉浸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系统里。第二是接触跨学科的范式,他所在院系的文学研究总体也更偏向于走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完全不同于本科阶段在英文系那种精细的文本分析式风格。

“我同时也在学习法语和德语这些欧陆语言,希望能够在更多领域开拓自己的研究。”这么说来,他是在跨界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实际上是以学术经验对他的创作经验形成有益的补充。

相比于中国和美国,英国学制从本科到博士都较短,硕士普遍为一年。“我应该会在今年八月底结束在剑桥的学业,之后再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然后再往比较文学的博士方向发展。”林卓宇早已有计划。

谈创作

时间不够用,会在学术和创作的路上并行

相比于多数人只是专修一个专业,林卓宇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在跨专业、多专业学习,这也在时间和精力上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挑战。

“我大概有近10年的时间没有写过可以全面反映自己思想与心理状态的作品了。”林卓宇说,目前他一共出版了15本书,但自2017年出版《目光史》以后,暂无新作。

本科阶段在创意写作的课堂上,林卓宇用英文写过一些作品,但都是作为课业的一部分完成的。目前,他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因为闲暇时间极少,所以写作进度很慢。”

“我的时间主要还是花在研究上。”时间不够用,是林卓宇近几年一直面临的问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尝试在学术和创作的路上并行。

说到课外,林卓宇说,剑桥大学一大经典的课外活动就是各个学院的正式晚宴。“上学期我参加了十多个学院的晚宴。饮食本身不是重点,这个主要还是让学生获得一些娱乐和社交经验,当然也给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小平台吧。

谈成长

父母跟我一起成长

作为很多浏阳人看着长大的孩子,林卓宇是怎样一路“开挂”成长起来的?如何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做好平衡?

“我可能从没有把兴趣和学习当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写作本身就是学习。”林卓宇说,只是当前“学习”二字的意义几乎被应试占领了,所以大家对学习的认知也被这种语言所狭隘化。

“我父母某种意义上跟我一起成长,有摩擦和分歧就尝试沟通。差不多在我16岁后,他们基本都不干涉我作出的选择。”他说。

林卓宇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不认为有一个普遍的教育法则,因为我们终究要成为不同的人。这不是相对主义的说辞,选择兴趣还是选择应试,抑或达成平衡,这都要因人而异。”林卓宇认为,教育方式的选择不光跟个人的天赋和兴趣有关,有时和自己能掌握的资源和成长环境都联系在一起。

回顾自己的成长,林卓宇说,父母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孩子,并让孩子也成为一个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别人的人。“一个人如果被偏见左右,只会变得既无知又无趣。”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不少父母这样形容家里的亲子关系。林卓宇认为,教育可能恰好在人无意识的时候发生,可以是随意听到的对话,也可以是发呆时目睹的画面,这种教育比刻意和说教更有用。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