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一种文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大自然的馈赠凑趣成景。”盆景可以说既能登大雅之堂,也可入寻常百姓庭院;既能搁置案头赏心,也可放置屋角悦目。在古港镇桃园社区,66岁的周天准大半辈子沉迷于园艺、培育盆景中,为此,还成为了镇上新近评选的18名“古港匠人”之一。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爱折腾
初中毕业的他自学成为园艺师
老桩新枝,或苍劲古老,或体态轻盈,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古港镇桃园社区,有一处特别的园子,里面种满了各种造型的罗汉松、红檵木等。只要不下雨,便能看到一人在园子里细心地对着这些盆景边琢磨边修剪。他,便是园子的主人周天准。
“别小看了这些不足一米高的树儿,它们今年可是40岁了哟。”一进园门,主人周天准便自豪地介绍着这些宝贝来。1971年,出生于柏加渡头的周天准进入了渡头村一个园艺场务工。说是园艺场,其实园子里的花木并不多。尽管只有初中文化,可是在这里,周天准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掌握了不少栽培知识。
因为年轻,也因为有技术,1979年,周天准前往浏阳三中做了一名园丁。除了简单的行李外,他还特意带了一包从家乡采集的罗汉松种子。幽静的校园里,除了日常的绿化维护外,其余时间周天准就在学校给他准备的育苗棚里不停捣鼓。
“我是个爱折腾的人,因此什么新鲜事儿都喜欢尝试一下。”在做了一年的园丁后,周天准听说别人家有一盆长红叶子、开红花的花儿特别好看,好奇的他立马前往去一探究竟。可找到主人时,却得知这盆名叫红檵木的花儿已经被人买走了,不死心的他开始在附近的山坡寻找红檵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觅得了数株野生的红檵木并移植进了学校的苗圃。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周天准将移植来的红檵木全部嫁接到了白檵木上,并大批量地进行扦插。很快,扦插成功的红檵木被他销往了全国各地,由此引来了《中国花卉报》的关注。他不仅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园艺师,更成了东乡一带的花木种植带头人。
“在自然界,往往一棵树的寿命动辄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比我们人类见证的更多。”1985年,周天准辞职下海了。与花木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他不希望自己的目光仅仅停留在育苗、嫁接、扦插之上。订了大量有关花木盆景的杂志,周天准开始自学盆景造型,并想方设法和专业人士交流,一点一滴地积累,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同时,周天准开始利用自学来的知识给红檵木造型。那些“淘”来的老桩在别人眼里就是一根废柴,而在他的眼里却成了盆景造型的好苗子。到了1994年,他种下的罗汉松树苗也渐渐长大了,“如果说以前还只是练手,那么真正的盆景造型就是从这些罗汉松开始的。”
沉下心
找出好苗子,几十年静待作品长成
“这棵罗汉松就是我当年种下的,如今40岁了;这棵红檵木是从山里挖来培育的,从树龄看应该有百来年了。这两个品种都是生长缓慢的树种,一件盆景要长成作品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10年甚至更长?在常人看来,这样的等待几乎是一场煎熬,但周天准却表示,盆景造型就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如果不愿意等待,那么他也就不会选择从事盆景艺术这一行当了。周天准一边修剪枝叶,一边聊及自己这些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遴选苗木工作就像挑选运动员苗子,需要练就火眼金睛,才能找到具有可塑性、能长出好体形的苗子。”因而,他经常为找到有潜质的苗木而激动不已。此外,盆景造型还需要十足的耐心。相比之下,对于很多盆景创作者来说,几十年光阴流逝仍看不见好的作品,也时有发生。
“别看高的高,矮的矮,这些罗汉松有的已经造型20多年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看着眼前姿态各异的盆景,周天准如数家珍地介绍,修剪是盆景造型中最关键的一步:很多盆景的枝条上有铁丝、绳索、悬垂物等各种牵引物,这都是用来造型的。修剪时则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有意识地顺势而为,在哪段枝条上修剪、留出多少长度、其生长方向如何、何时进行后续修剪定型等,都必须心中有数。修剪后,还要及时补水追肥。
“我真拿它们当孩子一样看待和付出心血,让这些盆景朝着外形美观、富有艺术性的道路上不断生长。”在周天准看来,盆景是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更是一门艺术。他乐此不疲地痴迷盆景造型,除了收获很多珍贵的盆景,也能让他的心性在其中得到陶冶。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