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思想前沿的图书出版和销售,在互联网时代也应该有顺应时代、拥抱新事物的勇气。
戴清流
近日,上海朵云书院正式开张。这个开在239米高处的书店,可看书、喝茶、聊天、看风景。然而,书店越来越美了,人流量越来越大了,阅读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如今,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图书行业,实体书店要说没受到冲击那是假的。我们看到类似于朵云书院这样在形象包装上不断加以改进,以至于让人眼前一亮,迅速蹿红的实体书店真不在少数。那证明在挑战和危机面前,实体书店还是想了不少的办法,力图捍卫自己的“江湖地位”。
可是同样不止于朵云书院,几乎所有的网红、准网红实体书店,在将购书和阅读的环境不断往高大上提升的时候,确实带来了线上的关注度和线下的人流量双双提升,而书店根本上需要的大家积极购书局面并没有形成。也就是说,煞费苦心地忙活了一场,而结果却是叫好不叫座。明明努力了,眼球也吸引过来了,偏偏还差人家掏钱买书的最后一步,这正是让网红书店折杀士气的地方。
其实,影响人们购书欲望的因素非常多,有图书本身的质量问题,有图书虽然质量不错但是同受众需要脱节的问题,有当下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的问题,并不止于书店环境好坏一桩。老实说,书店自有书店的样子,面对的“上帝”那依然是有阅读刚需的那些人。喝茶、聊天、看风景、吹空调那些个,超市也有,餐厅也有,影院也有,大家为什么一定要跑到书店来呢?
多元业态融合起来,卖书的同时也卖餐饮,并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先要分清楚主次,要记得书店的首要事项还就是卖书。那些吸引眼球的各种各样举措,带来的人流如织,我们还只能称为有可能变现的流量,至于说能不能最终变现,那还得看书的质量、书是不是符合受众的需要。
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一届读者不好伺候。一方面,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获取信息空前便捷的时代,读者对图书是非常挑剔的,有时候甚至到了自以为是的地步。另一方面,图书本身承担着传播文化、启迪思想的职责,既要深度,也得亲民。这是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两全却又应该两全的矛盾之处。这种情势之下,实体书店需要为出版同市场之间的有效连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对来说,实体书店直接对接市场,对接读者,市场的需求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得到。“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要实现这样的初心,有两个方面的事情是要做的。首先是用心捕捉读者的需求,为出版提供有用的信息参考。然后是针对当下国民间阅读氛围偏弱的局面,能够推动出版多想办法,多出好书,用精品意识和精品服务影响国民的阅读习惯。
站在思想前沿的图书出版和销售,在互联网时代也应该有顺应时代、拥抱新事物的勇气。那么在市场中的改革,就不应当是停留在实体书店经营环境上对高大上的追求,而应该始终扣紧图书质量的这个关键节点,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努力提升图书质量、服务质量。毕竟,时代推动的改革,针对核心主题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