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础上,要充分挖掘文保单位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浏阳生活”独有的人居价值,并植入“互联网+”“旅游+”等基因,着力发挥文物资源价值作用。
徐剑锋
近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浏阳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增补点(并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桃树湾刘氏大屋等文保单位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我市“国保”单位数量增至7家20处。(10月17日《浏阳日报》)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文物,印刻着时代痕迹,记录着城市变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让文保单位“活起来”,前提在于把古遗址、古建筑保护好。值得点赞的是,浏阳已经构建了较为健全的文物保护制度体系,文物保护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道路。对于文物的保护,一个基本共识是,文保单位只有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焕发生机。保护是第一步,在此前提下强化古建筑、历史遗址有序有效的开发利用,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鸣。于此而言,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从容建设,整体保护和改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激活文物价值、传承文化血脉。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挖掘文保单位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浏阳生活”独有的人居价值,并植入“互联网+”“旅游+”等基因,着力发挥文物资源价值作用。
编辑:戴鹏